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学校德育信息的捕捉艺术●吴恩银第10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民心似镜———从“理解万岁”至“创业万岁”的蔡朝东》一文,在常人眼里只是一般报道,而仔细剖析便可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益间联信息,我们透过此报道,可以组织开展下列德育活动:①让同学们演讲蔡...  相似文献   

2.
日本报纸凭借其发行量和人均占有率连续数年占据着世界付费报纸发行排行的前列,这其中《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并称为"三大报纸"。中日两国因为地缘及历史原因一直是互相报道的重点,对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包括"三大报纸"在内的日本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大幅报道。通过解读日本三家主流报纸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报道,可以发现日本主流报纸存在着对华负面化报道的倾向,并且在当前中日两国因为领土纠纷而处于冷淡期的背景下更加明显,而国家利益的驱使、国内思想的影响和报社本身的因素则是形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化社会,城市形象的感知和评价表现出较强的媒介依赖性。通过对域外(广州区域以外)四家报纸的872篇有关广州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域外媒体对广州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关键议题上,四家报纸呈现的广州,经济活跃、展会发达,政治具有改革探索精神,体育表现突出,但科教、治安以及广州制造形象欠佳。同时,还发现不同性质的报纸对广州的选择和建构方式不同,以《新民晚报》《楚天都市报》为代表的市民类报纸,新闻选择看中趣味性、接近性,报道多用批判视角;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全国发行的官方权威报纸,新闻选择看中重要性、显著性,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视角更为亲善。  相似文献   

4.
近日,刚刚闭幕的2006年度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工作会议传来佳音: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成才导报》《小学生数学报》两份报纸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受检的81家教育教辅类报纸中,《成才导报》名列文科类第二名,《小学生数学报》名列综合类第三名。这已是两报连续三年在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中名列前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报纸处处长金毅泉在总结中,对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这两份报纸在实施素质教育,严把质量关,打造品牌方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现将这两份报纸的负责人在会上的经验介绍刊发如下,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崛起改变了媒介环境和新闻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本文以新媒体为背景,对《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全国两会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此为个案并结合其他纸媒案例,对报纸新闻体裁的特点和演变开展研究。新媒体语境下,报纸新闻体裁重解读、观点、互动、融合等,趋于多样化、专业化、整合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璧,有瑕     
今有短文一篇: 不要帮助骗子了《人民日报》去年12月26日报道了一个骗子眼科医生谋财害人的案件。河南省政府为此告诫各级政府从这一案件中吸取教训。但是骗子所以得逞,还因为报纸从正面作了公开报道,例如首都就有一家报纸报道了,所以很多病人上当受骗。为什么不告诫各级报纸也吸取教训呢?我认为不很公平。  相似文献   

7.
不妨尝试用报纸作教材安庆师院93中专班宋迪华《参考消息》曾转载日本《每日新闻》去年11月18日题为“将报纸作教材的公开教育”的报道。日本东京都立永福高中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将报纸用于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用报纸作教材,这在东京都还是第一...  相似文献   

8.
《湖南教育》2008,(4):47
《教师报》是一份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专(职)业学校教师为主要读者的公开发行的报纸,报道和传递全国各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为广大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提供论坛。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各异。北方大报《大公报》对革命的态度,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日常报道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活动过程中一览无余,即使在起义爆发之后全国争相响应,革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时,英敛之主持下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有奖征文不但是报纸和社会之间互动的有效方式,亦成为报纸引导舆论导向,传播自身理念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翻开报纸,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一张报纸每天要刊登上百条新闻,而要使每条新闻标题各具特色确实不易。如何突破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借用民间口语作题,不失为一条妙计。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闻传媒对这一全球关注的历史事件作了广泛、翔实的报道。报纸在新闻事件相同,报道内容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更注重在做标题上下功夫,以吸引读者。其中有的标题就是采用了群众常用口语,如7月2日上海《劳动报》的两则报道《我们回家了》和《小平,香港回来啦》,前者写的是香港回归后首批港胞赴广州游览观光的情况,标题采用其中一位旅客…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井冈山革命老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报纸《井冈山报》和《吉安晚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报对"中国梦"的报道主题、篇幅、版面、体裁、新闻来源和报道基调,发现地方报纸对"中国梦"的报道还停留在宏观概念阐释和宣传层面,个人梦报道较少,缺乏地方特色。地方报纸对"中国梦"报道应更接地气,增加个人梦报道,多渠道多形式挖掘普通百姓梦,以革命先烈及历史名人的梦想故事激励当代人,传播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自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刘冬阳26万字的长篇小说《雪球滚太阳》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书市上“一炮走红”后,冬阳便成为全国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的关注对象,各种报道相继而生。一时间,“冬阳现象”、“小韩寒”、“天才少年”、“小神童”的提法不断涌出,刘冬阳一时成了新闻人物。《花季·雨季》,又翻看报纸,一则女中学生许佳因写了《我爱阳光》一书而直升重点大学的报道引起他的关注。他找来一本笔记本,把这则报道贴在首页,并写了页“宣言”,爸爸来时,他说他从现在开始要写小说,爸爸笑了,在第二页上写下了鼓励的话。…  相似文献   

1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国主流报纸给予极大关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以探寻美国主流报纸对“一带一路”倡议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为之激愤,《益世报》作为当时主要的新闻舆论媒体,在舆论导向上起了很大作用。它系统揭露日本的侵略本质和野心,号召国人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益世报》也乘势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报纸。文章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益世报》的对日言论和报道,从中可以看出《益世报》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5.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16.
讣闻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概括,是关于他一生记录的最后评价。讣闻报道是欧美国家报纸的家常菜,《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世界知名报纸普遍开设有讣闻版。在我国讣闻报道是"舶来品",在现有的新闻写作教材与参考书中处于空白。鉴于此,笔者参照欧美国家报纸讣闻写作教科书与报纸范例,探讨讣闻写作的内容、手法、注意事项以及其作为新闻所遵循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批判性话语为理论视角,就2013年至2016年间印度三大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和《印度斯坦时报》)对中国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报道中涉及言语过程的文本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分析新闻报道者是如何选择和运用语言来传达对中国的态度。分析结果表明,这三大报纸主要围绕事件本身,对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受灾者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报道,体现了他们对受灾人群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但与此同时,这些报道中所选择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却处处表达出他们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和怀疑,在人为灾难,特别是政治层面的报道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7月23日公布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报纸为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新媒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9.
正三、选择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这就要我们在充分掌握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对各家媒体已经报道的新闻进行比较,找出与众不同之处,写出特色,以摆脱平庸,引起读者的关注。这里介绍我们在采写张家港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经验过程中,一篇重点报道《张家港:坦然面对非议》的酝酿经过。1995年下半年,张家港成为全国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一时间,报道张家港的大块文章,覆盖了几乎所有全国性报纸。我自己就参与策  相似文献   

20.
选取泰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主流英文报纸《曼谷邮报》和《泰国国家报》2015—2020年的涉华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自建新闻语料库,利用AntConc等软件从话语分析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高频词和报道倾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拟呈现泰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两大报纸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负面形象,以正面形象居多。整体上两大报纸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经济飞速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较为积极正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