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复习目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文《荷花淀》里的一句话“可慌呢”的“慌”字,应该作何解释?查首次发表《荷花淀》的延安《解放日报》,以及后来收入《荷花淀》的孙犁的小说散文集,有关的一段原文是这样的:“可慌(高兴的意思)呢,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括号里“高兴的意思”是作者所注。一九八○年第二期《天津师院学报》发表的袁振声同志《漫谈孙犁作品的语言风格》一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的选编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单元导读当中还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纪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与《荷花淀》两篇小说既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理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小说流派,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流派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对比分析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4.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入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满足于实体的叙述或描述,其重心常常不在人物形象或情节等要素上,而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美的意境。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  相似文献   

6.
黄媚 《读写月报》2023,(9):34-38
<正>【教材分析】“尝试写小说评论”是统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习任务。此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相似文献   

7.
翻开孙犁同志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迎面向你走来的不仅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英雄形象,而且还有一幅幅意趣盎然的动人画面展现在你眼前。这些浓淡有致、色彩明丽的画面,或映衬人物,或渲染气氛,或突出主题,使作品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描绘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作品引人入胜是小说《荷花淀》的一大特色。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又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下册32—33页)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墨饱笔酣地描绘了一幅美丽迷人的荷花淀夜景: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人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表现战争题材的长、中、短篇小说数不胜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汇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选集出了千百种,必选的篇目一准会有《荷花淀》。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篇短短的小说,依然让人身临其境,怦然心动。《荷花淀》?..  相似文献   

10.
【名家档案】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薄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相似文献   

11.
试谈《荷花淀》的人物对话艺术淮安市第三中学俞长征《荷花淀》的人物对话简洁、传神、蕴含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具有强大的魅力,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水生在区上报名参军后回家,一进大门,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言下之意是:你过去开会回...  相似文献   

12.
《荷花淀》的人物对话颖上师范王二南,王新颖《荷花淀》的人物对话简洁、传神,蕴含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水生在区上报名参军后回家,一进大门,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言下之意是:你过去开会回来晚...  相似文献   

13.
张飞 《语文天地》2010,(8):23-24
读过小说《荷花淀》的人,都会感觉到孙犁致力于表现生活中“美的极致”。可以说,《荷花淀》把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注重挖掘中国农村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美好心灵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柔与美、情与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作品晶莹透明,强烈的生活气息,动人的艺术形象,诗一般的意境,使作品产生了诱人的艺术魅力。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折射出作者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浓郁的情意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使小说充满了情趣和美的氛围。《荷花淀》基本上是一篇诗体小说。著名诗人闻一多生前曾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指诗歌外形的整齐,“音乐美”是指诗歌要讲究音节韵律,“绘画美”是指诗歌要讲究词藻。这里我抛开“建筑美”不说,《荷花  相似文献   

15.
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写出美文,就须挖掘生活中的美。语文课本所选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之所以美不胜  相似文献   

16.
赵霞 《语文学习》2024,(2):42-45
<正>人物对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犁在《荷花淀》中使用近一半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这些对话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作品根植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体现了《荷花淀》别样的革命书写方式——人性人情与革命话语相融合。通过分析对话长短及内容的变化,可以深入探究孙犁个性化的文学创作理念,了解《荷花淀》的独特文学价值。一、简短对话中的个人情愫《荷花淀》全文共有54处对话。对话长短不一,不算标点符号,最长的106个字,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诗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如少妇,诗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每品韵味弥醇,每赏花香愈浓,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第一,是乐感精神造就了小说《荷花淀》的“诗化”特色。乐感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在...  相似文献   

18.
小说《荷花淀》是“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作品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不仅可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记叙文人物对话写作中,学习运用这些句式。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请看课文中的句子: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这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9.
《荷花淀》是“诗体小说”,全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于诗情画意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材出来了!教师的选择更丰富了。同时,教师也难免会出现“究竟该如何教学”的疑问。在此,就以胡建老师《荷花淀》这课堂为例子,说说我的一些思考。《荷花淀》是高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这次依旧为各个版本选择并保留了下来。“老篇目”,胡老师却上出了“新意”:——在知识点的解读中追求人文性。胡老师讲《荷花淀》并没有从传统的社会学和广义的文章学(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去讲,而是以朗读引导学生解读和感悟文本,带领学生钻进小说读小说,最终跳出文本,领悟到“有一位老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还有位老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写过一篇小说叫《荷花淀》。”——在师生互动中追求和谐性。浏览整堂课,胡老师与学生轻松、愉快、配合默契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它们巧妙地与胡老师对《荷花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和谐美”的解读融合在一起。由此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透出了一种舒服感,学生当然就会调动每一个细胞倾听教师的启迪。由此可见,教师首先不应该对新教材产生“不知所措”的不自信。胡老师“旧瓶装新酒”的一堂课就是具体的佐证。推而广之,无论是传统篇目,还是新增的篇目,也无论它出现在哪个版本中,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才是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