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含义 “绿色化学教育”是工作坊基于对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绿色化学”概念的思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绿色化学的教育”与“绿色的化学教育”的和谐统一。前者,是基于对学生乃至广大民众传播“绿色的化学”的思考,追求的是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学习“绿色化学”的技能,解决教育“教什么。  相似文献   

2.
本概述了在“近化学类”专业如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等专业设立“检测化学”以取代“分析化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检测化学”的试用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3.
包春华 《化学教与学》2013,(9):61-63,22
教材的处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初中化学教材的处理可以按照“化学源于生活”、“化学高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思路进行,这是一个化学知识“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过程.重组调整、扩展延伸、替换更新、删繁就简是化学教材处理常用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4.
“亲”和化学中的“H”读音相似,“养”和化学中“O”的读音一样。 在化学中,“H”与“O”组成的物质是水,它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相似文献   

5.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要从化学模型、化学认识模型等视角理解“模型认知”的内涵.从化学模型视角看,“模型认知”包含运用化学模型化学表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解释和论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预测和验证的能力、构建和优化化学模型的能力等;从化学认识模型视角看,“模型认识”包含运用化学认识模型将知识功能化,基于化学认识模型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涵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目前,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式[1]。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相似文献   

7.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从2010年秋季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高中推广使用新课程教材,就化学学科来讲为 “8模块”模式,这一课程结构由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等8个模块构成,对应的检查方式有学分制和高三高考。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系有了较大的调整,它把主要内容在“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来了个大杂烩,即面面俱到,而后面六个模块的教学则不分先后顺序,相对比较独立,把主动权给了学校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二届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后,笔者研制了“多用微型化学实验铁架台”和“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并根据实践不断改进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编写了“微型化学实验讲义”,“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初、高中学生微型化学实验册”。实验讲义及实验册已用于重庆教育学院化学专科和专升本无机化学实验、深圳教育学院继续教育课及重庆4所中学的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1.
杭伟华 《化学教学》2016,(12):45-47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观念”建构的要求,以人教版《化学2》专题3“化学键”教学为例,探讨了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等来完成“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教学,以达成真正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了“科学素养”和“化学素养”的概念。尽管新课标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是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难理解,此处的“化学素养”应该是指“化学专业素养”。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化学专业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主要指:(1)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正确表征;(2)认识学科的特点,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变化普遍性、特殊性、局限性;(3)认识物质变化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化学实验课程是基于传统化学教学实验课程,通过进一步拓展化学实验的时间、空间、内容和手段,以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探究能力的课程。“初中开放式化学实验课程”历时三年,努力做足“开放”,着力实验育人,学生的化学素养明显提升,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医用化学”作为高职卫生类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具有普及文化基础知识和为专业服务的双重任务。“医用化学”兴趣实验是“医用化学”实验非常重要的组成和补充部分,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因此,有必要探讨和分析“医用化学”兴趣实验内容的选择原则、教学示例,以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课程必修“化学1、化学2”和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化学必考模块。  相似文献   

16.
陈键  胡志刚 《化学教与学》2012,(4):20-21,25
“命题式”练习是一类“让学生自己出题”的练习。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命题式”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式”练习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化学题型的结构化、提高化学解题时躲避陷阱的意识、提高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进行解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求异法”是一种用来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求异法”,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完成“探究化学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教学活动,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建构了应用“求异法”的化学教学模式,并结合例子探讨了“求异法”在化学探究式教学、处理化学实验反常现象、解答探究性试题(或习题)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拼块组合式化学投影片”的应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二中学杜鹃江苏省南京市第33中学马春生一、“拼块组合式化学投影片”简介“拼块组合式化学投影片”(以下简称“化学拼块”)是根据在中学化学实验中许多仪器装置相同的规律,运用“拼块组合”的思想设计制作。“化学拼块...  相似文献   

19.
“任务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一种载体、媒介。“任务链”的实施目的是运用“任务驱动”,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困惑等设计。“任务链”具有一种挑战性、序列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特质。在设置“任务链”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基本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化学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科学活动观指导高校“结构化学”课程的实施为例,阐述了如何综合运用“挑战性问题”、“知识框架图”、“口头汇报”、“书面报告”等手段实施“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教学过程,力图解决“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中的若干难题.旨在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结构化学”乃至整个化学一级学科的知识框架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子模拟研究的初步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