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避免专利申请人对专利费用缴纳知识缺乏了解,期满未缴纳或未缴足费用而导致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或专利权终止,给国家、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造成极大损失的情况,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将有关申请专利各阶段需缴纳的相关费用和缴纳费用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专利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费用。”如果未按期限缴纳费用或缴纳的数额不足的,会产生专利申请视为撤回、专利权终止,或视为未提出有关请求的严重后果。因此当事人应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二条规定,目前专利收费共14种,可分两类:一类是申请取得和维持专利权的费用。包括:申请费、申请附加费、优先权要求费、审查费、复审费、专利登记费、年费。另一类是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费用。包括:著录项目变更费、恢复权利请求资、撤销请求资、无效宣告请求费、强制许可请求费、…  相似文献   

3.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专利事务手续咨询工作的经验,归纳了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流程各阶段应注意的一些普遍问题,供申请人参考,以避免因权利丧失造成损失..具体问题有:申请前。需知晓专利具有公开性,如何能享受费用减缓;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勿忘请求实质审查,避免因退信丧失权利;获得专利授权后,应注意授权当年可能要缴纳二次年费,年费费用减缓只有三次,以准确缴纳年费,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要认识其专利权的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4.
申请人作为专利行政审批程序中的行政相对人,在专利申请与审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启动、维持专利申请;2、缴纳相关费用;3提交相应文件.当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该申请人则成为专利权人,成为专利权的所有者和支配者.因此,对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认定,不仅关系到专利申请与审查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关系到授权后专利权的行...  相似文献   

5.
有效专利是指截至报告期末,专利权处于维持状态的专利。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最长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最长期限均为10年,专利权维持有效需要缴纳年费。并非所有专利权都能存续到最后期限,市场前景不乐观或者市场价值已经丧失的专利权在保护期限届满之前会因权利人不缴纳年费等原因提前失效。因此,有效专利的数量是统计市场主体专利权实际拥有量的唯一指标,有效专利的维持时间是表征专利运用与市场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能够反映企业、地区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依靠智力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评估一家公司的在美国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拥有量时,人们通常会首先想到查找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但是仅在这两个数据库的“专利权人”入口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通常并不是该公司的实际专利拥有量,即检索中出现了文献的漏检。为何会漏检?这是因为,“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的数据仅是最初的专利权人和申请人,而专利申请被公开后或专利授权以后,因发生专利权转让等事宜,专利权人可能会发生变更,此时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是不发生变化的,因此不能在这两个数据库中得出完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申请专利应作哪些准备?对于发明创造者,包括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对自己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申请专利需要缴纳申请费等多种专利费用;取得专利权之后,每年还向专利局缴纳年费,才能维持专利权继续有效.怎样才能使专利申请取得成功,保...  相似文献   

8.
一、专利代理人应具备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专利代理服务是专利代理人以自己的技术和法律知识满足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或其他委托人在办理有关专利事务方面的特殊需要而实施的行为。在专利代理业务中从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这一法律责任重大的任务,是其他代理业务所没有的。因此,专利代理人除了应具备其他民事代理人应该具备的诸如政治觉悟、思想水平、职业道德等条件与能力外,在业务上还必须具备以下水平与素质:1、精通专利法及相关法律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要求专利代理人精通专利法及相关法律,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应用,成为这一部…  相似文献   

9.
提交专利申请之后的后续程序包括:专利申请文件的实质性审查、对驳回专利申请的复审、专利权的无效宣告和专利侵权诉讼.一般而言,在专利权人就专利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之后,专利侵权行为人通常会对被诉侵权的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相似文献   

10.
如何缴纳专利费用(续)姜溯洲7、登记费的缴纳(1)用途:申请人收到专利局决定授予专利权的通知后,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登记费等费用。(2)缴纳期限及误期处置: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之日起二个月内,缴纳登记费、当年年费和印花税,期满未缴纳或...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所获得的信息包括:专利权有效、专利权有效期届满、专利申请尚未授权、专利申请撤回、专利申请被驳回、专利权终止、专利权无效、专利权转移等。在检索当日或之前,所检索的专利申请由申请人主动撤回或由专利机构判定视为撤回,该法律状态称为专利申请撤回。本文仅针对美国的专利申请撤回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专利费用种类繁多,缴纳期限复杂,正确的缴纳专利费用对专利的申请审查及正常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各种缴费方式的特点进行总结,以便于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缴费方式,提高专利缴费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专利权的中间状态,年费未及时缴纳至公告专利权终止之间这段时间,专利权效力是有效还是终止,这种状态对发生实施专利权行为,或出现重复授权时产生影响。专利权的中间状态,指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会使专利权处于一种介于有效和终止的中间状态。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规定,专利权人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专利权人可以估6个月内补缴,期满未缴纳的,专利权自应当  相似文献   

14.
申请人都希望付费少而得到又快又好的服务,这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到极至,过犹不及,很可能造成申请的专利是无效的、没有任何用途的专利,而白白付出申请费和代理费。对于不是很了解专利的人来说,只能从专利申请文件是否清楚描述了发明人提供的技术方案,以判断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的好坏。甚至,很多发明人认为专利代理人的工作仅仅是整理技术方案,而往往抱怨专利代理人要求其补充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专利法》第62条第3项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这就是所谓先用权。享有这种权利的人称为先用权人。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条文限制专利权人对先用权人行使权利。如瑞士专利法第35条规定,一项专利权对于在提出该项专利申请之前在瑞士已经在业务上正当使用该发明创造或已为此作了专门准备的人没有效用。对先用权的规定着眼点是保护没有取得  相似文献   

16.
引言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专利法理论上,行为人享有的这一"不视为侵权"的"权利"(确切地说,只是一种利益)一般称为先用权,该行为人一般称为先使用权人.可见,先用权是可以对抗专利权的一种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与物权、债权的取得方式有明显的不同。既不能原始取得或继受取得,更不能依靠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取得[1]。专利权同著作权也不相同,著作权从作品完成之日起直接自然产生,而专利权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法律认定。确切地说,专利权是中国专利局代表国家依照专利法授予给专利权人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其发明创造的权利。因此,时效性是专利三大基本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目前,从高校的专利管理现状看,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专利实施转化率和获得奖励情况,还是相…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突破了200万件大关.但在岗的专利代理人数量却不足1万,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压力可见一斑.”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祥一语道破了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与专利代理人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底,我公司接受某专利权人的变更委托,代理进行其实用新型专利权(以下简称本专利)有效期内的全部专利事务。授命伊始,我们面临的就是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已经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的针对我委托人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简介请求人A公司于2003年年中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针对我委托人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认为本专利因不具有新颖性而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其理由与证据是:①其早于本专利申请日前就已生产、销售与我委托人的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以下简称涉案产品),其提供的证据为增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先用权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