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阴阳围》和《白鹿原》这两部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相似的故事内容,相似的意象,相似的叙事结构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体现了各自的特色,所以这两个文本既相似又相异,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叙事的作品,《呼啸山庄》给传统叙事风格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文学叙事技巧做出了重大贡献。《呼啸山庄》以其大胆创新的手法,率先突破了传统的架构式小说形式,开创了第一部从三位不同的非主角叙述者的视角出发,在三个不同的叙述层面上讲述同一个故事的叙述结构,进而创造了多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复调现象,从而产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健钊 《考试周刊》2014,(80):41-42
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电影讲述了相同的故事,但二者效果却不同,这主要由于二者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差异。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追风筝的人》保留了小说中的顺序结构,但对小说中独特的二元对立结构诠释得不够;从叙事手段上看,虽然二者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电影特有的叙事手法要比小说丰富;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改编电影重现了小说中的一部分人物形象,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处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从故事内容看,《封锁》和《色.戒》两者毫无关系,但剥离表层故事,将两者进行互文阅读,却发现两者的主题竟惊人的相似,甚至在一些关键的叙事手法上也是如出一辙。这一发现不仅可以推进对这两部短篇小说本身的认识,而且对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影片《早熟》与韩国影片《珍妮朱诺》都是反映青少年早恋题材的作品。尽管两部影片在题材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相似之处,但从创作主题、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故事的来源、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因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萤窗异草》历来被认为是一部仿《聊斋》之作,它承袭《聊斋》的题材、语言等,但又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叙事技巧,从而创作出更为曲折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萤窗异草》的叙事程式、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将之与《聊斋》对比,认为长白浩歌子在叙事手法上有所创新,体现了清代小说叙事在模仿之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努力,也推进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8.
从文本出发,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艺术上的三个亮点:尼克角色的出色设计,具有结构故事的双重功用;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多层面传达出作品的深刻意蕴;叙事视角的富于变化,扩大了作品的时空广度和信息容量。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在其理论著作《美国讲稿》中论述了迅速的叙事节奏的巨大魅力,这主要是他在编撰《意大利童话》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意大利童话》在叙事节奏上体现的"迅速"品质包括:简洁的语言加快叙事;故事时间的快速流逝和框架式的故事结构使得故事以紧凑的结构和短小的篇幅完成快节奏的叙事;童话故事的重复化模式也同样加快了叙事节奏。因此,"迅速"使他编撰的《意大利童话》在世界童话故事中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0.
由当代小说改编为话剧,是近年来话剧产生比较流行的方式。小说《长恨歌》在话剧改编的过程中,对故事结构、叙事手法、人物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写。一方面维持了《长恨歌》小说的基本情节与内涵,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不同文体的各自特点及其美学追求,可谓"异构"。在"同质异构"之间,跨界艺术的张力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1.
以前维吾尔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并不太注重小说视角方面的功能。随着作家文学理论水平和鉴赏水平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第一人称与其他人称在叙述上的差别,于是在创作中开始重新考虑第一人称视角的功能,并使叙述视角呈现多样化。论文结合文本,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三个方面,阐述当代维吾尔语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金圣叹的小说叙事技法,以往的研究过多注重西方叙事理论观照下的"形",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神",即金圣叹对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视.因此,在借鉴西方叙事学的基础上,从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视角等三个层面深入挖掘金圣叹小说叙事技巧的内在神韵,或许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以"法"为核心论域、不同文体叙事作品叙事理论之间具有融通性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两大特征,深明此点,以"法"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进行研究,以"部法"、"章法"、"笔法"三大范畴为纲,可以有效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叙事学。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国庆期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备受瞩目,它们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全新风貌。这三部电影以个体性、多元化、包容性的风格,承载了新时代的主题思想,并且在题材选择、主题诠释、关注视角、叙事手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突破和创新。它们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向国人传达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谱写了新中国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明代《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演义》《天妃娘妈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神魔小说,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小说,但频频涉及海洋,有浓重的海洋情结。其海洋情结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形象的人情世俗化,二是叙事情感的矛盾性,三是叙事目的的寄寓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尘埃落定》与《铁皮鼓》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傻子,儿童这样三种叙述视角。从宏观上看,它们都使用这三种叙述视角;从微观上看,二者又有相异之处,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的小说虽然沿袭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但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吸收了一些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孔子"辞达而已"一说的提出有其具体的文本和文化语境,对此的理解需要放在"辞"与"文""言"等不同用语的比较中。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发现"辞-言-文(道)"是一个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勾连的系统。"辞"作为语言修辞,其独立性表现在孔子"修经"的过程对待不同文体的文本有意识地区别其阐释空间的差异,以及在解读时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而在"辞-言-文"这个结构里,孔子对待不同文体文本之"辞"的方式在根本上又是一以贯之的,这表现在"六经"都是"道"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女佣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较为普遍和独特的叙事现象。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佣叙事总体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其中苦难叙事、跨阶层的恋爱叙事和"出走"叙事是常见的三种模式。它们在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作家笔下有共性,也有差异,承载着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和作家的独特性思考,也给后世文学中的女佣叙事提供了一定的艺术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