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翔 《新闻记者》2006,(4):66-69
尼葛洛庞帝曾这样表示,“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  相似文献   

2.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个别媒体曾报道“凶手是中国留学生”.有些媒体也跟风加以传播。对此.竞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以《面对爆炸新闻的媒体责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为题发表评论说:“面对爆炸新闻的‘诱惑’.如何能表现得更成熟和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中国媒体需要恩考的”:“越是这种影响巨大、拼抢激烈的新闻事件.媒体越要谨守职业道德.务必做到准确、客观、翔实。”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业内有人不断发出媒体低俗之风重新抬头的警告,呼吁继续加以整治:事实上,这些年来包括媒体在内的整个化领域,低俗之风不仅从来没有止息过,反而呈现蔓延发展之势,有一份调查报告用“‘性’为卖点,球打擦边:戏说经典,亵渎先贤;轻薄死,漠视苦难;‘狗仔’没羞,‘八卦’无限;渲染暴力,刺激感官;丧失立场,沉迷异端”等等来概括媒体低俗之风的基本特征,是十分恰切的。  相似文献   

5.
孙琳 《新闻窗》2013,(4):31-32
社交媒体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热词”,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传播学者安德烈·开普勒和迈克尔·亨莱因对它的定义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的创造和交流”。社交媒体的传播建立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同时它拥有更完备的个人信息平台与关系管理系统。这是社交媒体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中更容易形成舆论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手机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可称为“第五媒体”。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所谓“手机媒体”仍然属于网络媒体的范畴,手机仍然是“第四媒体”。本文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一下理由。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一”,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作为党委机关报来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办报为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办报为民”成为我们主流媒体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解毒媒体 解读媒体——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在台湾被称为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识读教育。相比亚洲其它地区媒体教育,台湾的媒介教育无论在学术理论的建立、本土的教学经验、民间力量的整合、对国际媒介教育的促进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与成就。台湾媒介素养教育自1990年开始萌芽,是为避免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受电视负面影响而发起的。台湾的学者认为大量的媒介化资讯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族群与一般民众资讯来源最重要的通道,但对于每天接触媒体资讯和流行文化,尤其是媒体中日益泛滥的暴力色情对整体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尚缺乏一套养成教育来培育公民的媒介素养与能力。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开始进入台湾公众的视野,民间团体、政府开始积极倡导媒介素养教育。“进入数字资讯时代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每个公民成为耳聪目明的收讯者,能对媒体深入了解,更积极‘解毒’与‘解读’媒体、‘接近使用’媒体,借由‘媒体素养教育’的‘新素养’培育过程,成为主动的媒体公民——有能力加入资讯生产、善用媒体并进行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八妇女节,两个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和中国博客圈中的娱乐记者袁蕾的博客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这本来是两位记者开的玩笑,没想到一位路透社记者把这件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见此消息,如获之宝,随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随后,这篇报道在众多英文站迅速传播,BBC、美国之音等西方主流媒体立刻跟进,至少有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亨。 3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署名张从兴的文章,《“中国博客门”耍了西方媒体》,很快引起了中国大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本刊记者就“博客门”亨件对中外媒体产生的影响专访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叶鹏飞。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0):65-65
“面对与互联网时代共生的资讯泛滥。‘网络暴力’问题,大家认为,媒体从业者应该充当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做好新闻信息的‘守门员’,坚持社会责任。”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阳  相似文献   

12.
湖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宣传工作,重视《农村新报》、垄上频道等“三农”媒体的发展。这次研讨会以“媒体融合下的‘三农’媒体发展”为主题,适逢其时,很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三农”媒体发展与“三农”宣传工作,我想谈四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10,(6):63-63
“我是XX社记者,‘7·5’事件已经平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武警部队驻守在新疆?”“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7·5’事件虽然平息,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三股势力’分裂中国、破坏安定团结的企图依旧存在……”这是5月14日武警指挥学院进行的“指挥员应对媒体模拟训练”教学活动中,模拟新疆‘7·5’事件1周年维稳形势新闻发布会上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日前,人民网重磅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指出“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6.
郑重 《青年记者》2005,(10):1-1
前几天几位“圈内老朽”茶座小聚。谈兴正浓,刚近三十的赵公忽曰:“诸位在新闻圈混了数年,可曾想到我们这些‘名记’吃的同样是‘青春饭’,与‘名妓’的后半生几无差别?”做记,有个七八年经历的绝对能称得上是“老人”了。赵公服务于一家市场化程度极高的媒体,自身极其勤奋,好稿颇多。加之所在媒体影响极大,圈内公认为“名记”。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为了宣传其电影,接连推出了一个个号称史无前例、规模盛大的首映式,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热闹非凡,正如媒体人士所评论,其“由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将会演变成一个重要的化事件。而大凡构成‘事件’的,它一定有着特殊的意义。”张艺谋电影的前前后后不失为一次值得探讨的“媒  相似文献   

18.
何镇飚 《新闻界》2006,(1):40-42
近两年不断遇到“媒介即按摩”与“媒介即信息”的同时出现,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即信息”的金科玉律。在《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一书的第三章《表演戒律》中,作者乔治·莫利斯指出:“马绍尔·麦克卢恩,被尊称为‘电子时代的先圣’。他道出了那句名言‘媒介就是按摩’。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而这书几乎被所有的人误念为‘媒介就是信息’(把m assage中的a看作e)——使得整整一代发言人认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者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能成功地传递讯息。其实,这一书名术语是一个文字游戏;麦克卢恩使…  相似文献   

19.
资料链接 《中国媒体替谁说话》一文发表后,立刻引发热烈讨论。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撰文《读后感三则》。文中说:“等了好久.等到了上个月环球时报丁剐的文章。丁的问题是,媒体应该为谁说话?回答是。要实事求是,为自己的祖国说话.而不应盲目追逐洋时髦。随洋新闻之风而摇摆。这里的立意其实很浅显,但由于说的人少了,便十分难能可贵。深刻的道理和美的东西一样.往往是简明朴素的。我想把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稍加变动.说:‘新闻是没有国界的.新闻记者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20.
“被同学们一致评为学校‘校花’的漂亮女孩,虽然天生丽质,被女生们羡慕,被男生们爱慕,但是她们却因为自己太漂亮而有不少烦恼。”4月29日,南京一家媒体以《漂亮‘麻烦’多校花好苦恼》为主题,以《长相太出众会被同性疏远感觉太好择偶有困惑》为副题,用图并貌的显方式报道了几位漂亮的或许也是成功的女士的“苦恼”。这些“人物”们的“苦恼”,不光是报纸报道,还要与电视“互动”。因为,在这则新闻的背后还预告了更为生动也更为详细的“苦恼”将会在当晚的某电视频道中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