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国内外人文素养课程的改革现状为依托,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素养课程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中必须具备人文素质,大学语文在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上得天独厚,本文就大学语文在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的素质要素,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念,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要把握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工程素质和身心素质等6个方面素质要素,围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导航和实施保障及评价3个环节构建。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以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为建设目标和办学定位,重视对学生的技能锻炼,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但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立足培养优质人才,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不仅仅要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也要在其他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赋予各个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高职院校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文素质课程育人机制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原有的课程育人机制也需顺应时代与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为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育人机制展开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芹萼 《教育与职业》2007,(21):175-177
文章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文素质缺乏是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对高等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并指出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构建课程体系,寻找有效途径,处理好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课程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应用型高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关乎着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借鉴美国工程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管理之经验,加强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时代意义。英语精读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高职英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提出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最终实现人文教育和英语精读教学的融通。  相似文献   

9.
李茜 《现代语文》2009,(1):95-96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已成为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和有效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能否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已成为高职学生素质高低的具体表现,而开设普通话课程则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通过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推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面对用人单位一线技术岗位工人缺少的现状,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应用型人才。通过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课程考核观念等方面的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地质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各类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而在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与合作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升。通过研究传统课程考核模式的弊端,借鉴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法的优势,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试时间分散化和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模式,以实现课程考核的过程导向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多维度考核作用,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吴仙仙 《考试周刊》2014,(79):152-153
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目标,在当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人文素质培养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传统的美国文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革和转变,作者提出以人文素质为导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邱克 《滁州学院学报》2011,(6):76-77,83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已成为人才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和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偏差等,成为落实《纲要》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障碍和瓶颈。本文拟从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其大学毕业生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实现路径,以求深入推进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文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何天龙 《时代教育》2014,(11):128-129
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个教育目标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本文重点从人文素质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展开论述,针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按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呢?这一问题关键就在于怎样控制学习当中有限的时间内把学习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放到最大化,让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并逐步发展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反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只能在所设置的课程当中作为其中的结构,在教育和教学的实践当中并不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需要高校培养供给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则必须通过对人才培养供给的改革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从而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能并获得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与经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对此,高校需要从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动态灵活设置与调整学科专业的机制;强化技术技能型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与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接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可实际上,具体到课程设置的时候,作为基础课程的人文素质课程是否得到了其应有的重视?我们又如何在有限的理论学时中,摆正人文教育的位置?带着这些疑惑,文章具体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展开抽样调研,分析论证。以期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生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独立学院之大学语文应该将社会交际言语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践行"母语高等教育"观,注重个体精神的成长和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相配合,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时期,多样化发展和多层次办学将一元化精英教育推向了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大学体育》课程为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课程思想、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不断重构,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人文素质、体质健康目标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