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做为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便与广大的同仁们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种难以解决呶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教学的核心,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提出、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下面我大家交流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纵观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无一例不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青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淡不上创新。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  相似文献   

5.
张义 《新课程研究》2010,(3):169-17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明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激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  相似文献   

7.
司海花 《小学生》2012,(12):25-25
行成于思,思成于惑。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且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没有留下"问题"的课堂不能算是成功的课,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真正改变学生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只有敢问、善问、会问,才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善于提问是开发思维的源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简高智 《考试周刊》2012,(87):155-156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表述问题,将问题带进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科学,了解科学,而且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的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忠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14-114
<正>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的,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我认为"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一些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适应时代的选择,是从根基上提升广大民众的道德法治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这门新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走出教室,走进学生生活,力争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丙山 《甘肃教育》2014,(11):74-74
正人类的思维或者说求知欲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融洽师生情感语文教师要懂得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走进课堂之前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做到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15.
沙建华 《江苏教育》2012,(34):37-38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质疑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环节似乎常有"作秀"之嫌,似乎成了课堂上的"摆设"。以下是三位老师在执教同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应变老师问为学生问,教师应积极鼓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体会成功与喜悦,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下面就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我着重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1.学校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因为"慢,看不见"。为什么愿意整材料、上设备、开课程?因为"快,看得见"。设备上完,材料写完后,课堂的问题,教师发展的问题,学生发展的问题,德育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又创造出新一波的设备、课题、材料。每个人都在骂教育的功利与混乱,却很少有人认同"最有效的改变,是从课堂开始"。"课堂是学生的社会,课堂是教师的生活",理解了这两句话才能做方向正确的教育。功利,是今天教育弊病的根源。"有用,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这是由当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是创建民主课堂、倡导创新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只有以人为本,创新教育价值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