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滁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开课率和执行大纲情况良好,但使用教材和教案的编写、执行以及教学的组织情况较差;体育教师兼职比例较大;年龄与学历结构趋于合理,但职称结构欠佳,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偏少;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适中,但社会地位低下;早操、课间操的情况较好,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相对较差;体育场地、器材、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编;体育师资性别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学历结构呈良性发展,且达到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重要阵地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其师资队伍在数量结构、学历职称、名师数量、双向流动情况、培训教研能力、兼职队伍状况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从完善师资管理体制、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激励教师创先争优和加强兼职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从根本上推动辽宁省农村教育向纵深方向均衡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9个贫困县的214所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年龄、性别、职称及继续教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专业体育教师和女体育教师比例偏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待遇低.补充专业体育教师成为当务之急.体育教师呈年轻化趋势,职称结构不协调,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采取人文关怀政策,尽快建成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建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长期规划,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培养为农村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人才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把延边州体育人才培养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年龄、学历、职称和政治思想状况等要素做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延边州体育人才培养系统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理想、教师整体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15所普通高校的337名在职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职称结构中教授比例偏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建议完善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强体育投入。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省15所普通高校的337名在职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职称结构中教授比例偏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建议完善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强体育投入。  相似文献   

8.
张卫平  罗国军 《教师》2010,(2):117-118
笔者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合理,但职称结构不合理;农村体育教师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但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了解程度低: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表示认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体现了“以学校为本”的校本课程目标;多数学校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多样性,且在项目选择上呈多样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法、社会访谈法等对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行问卷调研。得出结论: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环境优越,但体育人力资源规模偏小;性别、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把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应拓宽中学体育教师知识面,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素质培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教师人事引进制度、队伍结构、工作生活状况、报酬福利待遇等问题入手,对山东省24所民办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的结构不合理、敬业精神不高、工作强度大、报酬福利待遇较低、科研成果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科研力量;加强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吸引普通高校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加入;加强教师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在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职业形象是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一个上位的、具有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体育教师职业形象专门研究的不足,体育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这将严重制约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基于目前学校体育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状态,试图对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如何塑造稍作探析与勾画,旨在为体育教师职业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组建师专尤其是那些由中师合并升格的师专,在学校组建初期,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着师范类教师偏多,非师范类教师偏少;理论课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偏少;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般教师偏多,能够胜任某种专业或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偏少等现象。我国现有师专师资队伍建设应从教师人才观、教师制度建设、学校环境创设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教师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提升师专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依据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应该由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素养、身体形态素养、心理品质素养、社交能力素养组成。各素养之间应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学校体育重心的转移,导致体育教师实践方式及角色的变化,体育教师素质决定了未来学校体育的成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职业基础功力;增强职业能力;是一个转型的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哲学与教育学层面探讨了开展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依据,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来源,认为教师的个人特质是教师职业认同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因素与教育环境因素作为外部因素也对教师职业认同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台州市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认识,但缺乏专业发展主动权;(2)参与校外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3)60%以上的高中体育教师对专业培训内容的满意度较低;(4)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课程设计、风险控制、情谊沟通和教学技巧,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析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和趋势。本文采用知识图谱(Cite Space)的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CNKI)库中收录的24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体育教师培养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10-2019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发文数量呈波浪式发展;作者和研究机构及合作方面,研究机构以师范类院校为主,尹志华、汪晓赞、季浏等为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高产核心作者,各作者之间形成了小型合作研究网络,但是合作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和时区图谱得出体育教师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国内外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对比等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目前的热点,新时代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认证程序、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等将是未来研究的前沿问题。概言之,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趋势呈现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朝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向“理论+实践”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能提高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专业深度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关怀教育点化、润泽生命,直面生命存在,内含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为促进教师成长提供了方向和动力。目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形象被神化,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教师的职业压力持续增强,生活表现出单调、重复,对教师的教育过于注重工具理性等问题。因此,在生命关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该赋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求,重塑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hysicality i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student teachers. Twenty PE student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during their final teaching practic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qualitative thematic analysis and typologies. The results showed substantial diversity in the student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physicality and the ways these conceptions were embedded in their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The results also brought to light criticism directed at traditional notions of the body and physicality in PE and PE teacher education (PETE). We suggest that conceptions of the body and physicality represent a central element of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ions of physicality and pedagogies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Time and place for student teachers to discuss body-related matters should be provided in P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