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钱逊 《全国新书目》2010,(17):38-40
《论语》的思想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在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所著《中国人》,旧译为《吾土吾民》,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林语堂在西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全书分为背景和生活两大部分,其中涉及到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中日战争等内容。本文主要评析了《中国人》一书中林语堂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中国     
王福春 《报林求索》2012,(10):48-49
<正>从历史悠久的绿皮车到贴地飞行的动车,车厢里的"风景"随时光变换,看中国火车摄影第一人带我们走过30年。《火车上的中国人》《动车上的中国人》是中国火车摄影第一人王福春的作品。从铁路走出的纪实摄影家王福春,用三十多年的时光,不间断地聚焦火车上的中国人,对火车车厢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诚实生动的描写。在他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新周刊300期庆典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抓人的题目——中国怎么想?文中写道"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理解中国,包括我们自己都需要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图景中搞清楚,中国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解决的方法     
中国足球的问题必须中国人自己办,这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一个"古训",也许最有能力的人也无法为中国足球提供一个突围的方法,但韩日世界杯给我们的借鉴却是中国足球必须总结的.  相似文献   

6.
刘志奇 《声屏世界》2011,(6):134-135
每一个消费者,首先是情感丰富、个性禀异的真实的人,同时,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群体,又同样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质。只有了解这种特质,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实用主义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民族。要让中国人去做一件事情,一定得有一个实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莫迟 《声屏世界》2011,(2):82-86
"作为创意人,在这个世界里是很渺小也很卑微的,但是我们在做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把西方的视觉表现方式和中国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形成世界的语言。中国人要有中国人自己的视野,要给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蕴,才会让产品更加鲜活。我们的创意将打动世界!"——黄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懂得幽默,也非常善于用讽刺和诙谐来诠释充满矛盾的生活,以"笑"的鲜花来装点沉重的生活。中国古代诙谐小说"寓庄于谐,透视社会"的文学特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民族的土壤里孕育生长的。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注意到中国人勤劳,但并不富有。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中国社会为什么停滞,他没有做出更为深入的解释。我们姑且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斯密的"中国之谜"。许多人都想解开这个谜。最近陈志武教授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正是这个谜的答案。陈先生先用数字肯定了这个事实的存在,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中国的人均GDP才从450美元增加到530美元,  相似文献   

10.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35):59-60
中央电视台一套推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自2012年5月14日播出以来,其风头超过同时段的热播电视剧。费尔巴哈说:"你是由你吃的东西构成的。"《舌》就是要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变成了我们;或者说,中国人是怎样吃成了中国人的。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今天,不少电视剧在谍战、穿越以  相似文献   

11.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翻阅近期的新闻纸,从那密密麻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欣悦地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民日报《经济生活中的人》专栏的开辟,光明日报《龙的传人》栏目的推出,经济日报各种人心态的捕捉,中国青年报多项民意调查的公布,等等,都从一个广阔的层面上,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思想、愿望与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2,(7):186-187
在数百年前,当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眼中还是一个神秘的剪影时,两件东西可以代表中国,一个是瓷器,另一个就是茶叶。中国人的茶香席卷过欧美大陆,穿越过悠长岁月,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人的民族气质里挥之不去的一缕馨香。中国人生活离不开茶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中国茶,传统的魅力为茶叶赋予了优雅的气质,也为茶叶市场营造了天然的巨大消费群体。李白在诗中曾如此描写喝茶的状态:"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可见喝茶喝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心情。这决定了在优良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之外,品牌的内涵对于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穆青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长在时局动荡的旧时代,告别在急剧变化的新世纪";也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他的身上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史,他的典型人物通讯触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同时实现了国家通讯社向世界通讯社的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文化"为圆心辐射,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和《忘不了餐厅》,都将场景布置成为一个"家",节目通过在特殊场域下的代际互动,在情感共鸣上下足了功夫,但也存在着走过场的飞行嘉宾阵容及对疾病认识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缺宗教",近来这句话时常能听到。其实二十多年前,某个待在海外的华裔知识分子说,中国人只有祖国母亲,没有精神父亲,他认为要给中国人找一个精神父亲,那便是基督教。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缺宗教"一般都是被流行舆论牵着鼻子的结果,例如到处在说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为挽救所谓的道德沦丧,便人云亦云地搬出这个神器。一群被愚弄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和内部力量的调整相互作用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关系面临着新的变化和困境,与此同时,我国传媒也经历了变革和转型。媒体更加关注与普通大众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积极发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敏锐地捕捉到家庭代际关系这个民生主题,展示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家庭代际关系模式,大胆探索新时期家庭代际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18.
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之后,著名作家梁晓声又一本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和国民性的纪实录《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于日前由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至今仍保持手写习惯的梁晓声在书中一笔一画为当代中国社会纪实.曾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等作品为人熟知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一书中以一如既往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的尴尬人生,以及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进行观察与评述.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  相似文献   

19.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20.
35年前,卡特说,他知道承认红色中国是一个非常困难也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决定,35年后,中美建交的决策,不仅使中国人,也使美国人因此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回顾中美关系,卡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彼此间的相似之处,而不是那些已经存在的分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