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的诗富于变化,是人们称誉的特点,人们都称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实杜甫的诗歌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歌中浪漫与现实交融,内容题材创作手法上相互渗透,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托物讽世和托物伤怀之作比过去明显增多,而借物言志之作大为减少。从诗歌形式看,寓言体咏物诗和咏物组诗出现了不少。中晚唐咏物诗在题材开掘和立意创新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白居易、李商隐和罗隐,是这一时期于咏物诗创作最有成就的三个诗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晚唐主流诗派和主要诗人之外,较普遍地存在一种雕琢清致的诗风。这种诗风,在贾岛、张祜、许浑和李商隐等诗人的创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是唐诗演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体现出中晚唐诗歌求新求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5.
杜甫《绝句四首》是官军平叛后,杜甫返回成都草堂创作的即景组诗。这些诗充分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情绪心境,其诗语更是妙悟创造的呈现,体现了这组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个人心绪的和谐。解析诗歌结合研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可以纠正偏颇的读解,开放并细腻地找到诗歌的审美意指,回归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唐末五代是苦吟诗风的高潮期。"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它又是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其本身也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通俗易懂,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本文选取  相似文献   

7.
本则札记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杜甫的诗歌理论:重视诗歌的源流发展,正确对待诗歌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诗歌的主要特征是缘情抒怀,诗歌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诗人胸怀抱负的艺术体现;注重创作灵感的作用,强调锤炼诗歌语言,讲究诗歌韵律.  相似文献   

8.
从中晚唐诗人对杜甫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文学主张入手,分析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思潮在当时的兴起和发展,列举了受到杜诗影响的主要中晚唐诗人,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共同基调。  相似文献   

9.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上集大成的古代诗人,他提倡并实践着"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创作主张."建安之杰"--曹植就是他最为倾慕的前代诗人.杜甫在多方汲取曹植诗歌艺术传统的同时,更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对曹植诗句及诗歌语言的摹仿学习并更趋臻境,在谋篇布局上对曹植的继承并更胜一筹,以及对曹植诗风的沿袭并更具特色等方面.正是由于杜甫对以曹植为代表的前代诗人有继承更敢于创新,所以才成就了他不朽的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