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2.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以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素质,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同时又运用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数学很有用",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无数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将数学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觉亲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很少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即使做了千百道应用  相似文献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主动,促使学生树立把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意识,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努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玉香 《知识窗》2012,(1X):51-51
<正>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大课堂,就是将数学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生活情操,从而折射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有效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数学活动经验经过量变的积累,促发"数学化""丰富化""模型化"和"成长化"的质变。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些学生感到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标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教育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所谓生活教育,就是教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那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教育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9.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和数学过程相亲近;要重视立足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学习和理解数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生活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积极探析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按照数学从生活中来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把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现实中引入数学知识,给数学找到生活原型,激发学习数学动机,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数学现象,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难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11.
何林 《科教文汇》2009,(5):123-123
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断提醒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由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作了如下阐述:一、提供“生活化”的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二、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三、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四、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孩子们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有效合作,真正地实现探索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李华 《科教文汇》2007,(5S):69-6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把“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数学是“科学推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处理过程或一种思考方法”。从长远观点来看,它的贡献在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学习数学必须包含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数学的本身魅力,创造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7.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明确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教学息息相关,密切联系而不可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曾明确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取材,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和学习数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小学数学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离不开生活。教学与生活两者紧密相连。是的,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很多数学知识都起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可。同样对于教师来说,数学教学中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把生活经验教学花,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会让学生在生活教学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此文章进行了以下浅谈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趋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