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婧 《成人教育》2011,(6):83-84
现在,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其中,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条件要求更为宽松,从而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成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经常选择的项目。但是,正是由于支教时间过短,导致了效果不佳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文章将大学生短期支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支教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条件要求更为宽松,从而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成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经常选择的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月山支教项目已有四年的发展历程,本文立足已有经验,结合当地教育状况对贫困山区支教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益创业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并成为慈善创新的一股新力量,但由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社会治理的缺失,使其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呈现的特点及组织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其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目标及相关组织特性,借鉴国内外公益组织治理模式,提出构建以大学生、高校、社会企业、政府为基点的"四位一体"、多方协同治理模式,为有效促进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及其创业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文强 《大学生》2015,(Z1):86-87
不知从何时起,支教成为一种热潮。许多公益机构和大学组织都多少与支教有些牵连,而首当其冲的短期支教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年前,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怀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加入支教行列。两年来,我由一个队员到一个队长,在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里收获了不少,关于支教的意义也有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5.
自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开展以来,高校志愿者在支教活动中辛勤付出,为教育资源均衡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从实践中认识到短期支教活动仍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是短期支教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许多原本应该良好发展的支教活动变得流于形式,效果甚差。本文通过对支教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基于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短期支教对策,希望能够为短期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7.
正大学生支教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志愿活动,旨在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教学落后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等客观环境的变化,1~3个月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明显增多,参与支教活动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对于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笔者就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回收率91.6%。结果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现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分析改进,以真正实现短期支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青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下,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诸多困难,在思想上,个人理解不到位、高校教育待提高;在实践上,组织运营困难、政策缺乏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社会、政府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公益创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公益诉讼不是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是为了维护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为表述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与维护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的私益诉讼相比较,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1,(23)
7月14日,前往安徽省金寨县支教的江苏大学志愿者在展示支教服务牌。当日,江苏大学大眼睛计划公益支教团队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乘车赶赴安徽金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益支教活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作用,是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管理事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尚存在理念、立法及司法等方面的制约,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包括:(1)完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立法,明确参与公益诉讼社会组织的类型,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公益诉讼;(2)完善司法保障机制,保障社会组织参加公益诉讼;(3)健全社会支持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的动力;(5)健全效果评估制度,保证公益诉讼的裁判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公益组织,简而言之,是指从事教育领域活动的公益组织,它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民间力量。伴随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公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教育公益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3年,第三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在西安举办,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公益社团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载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发展高校公益社团,以德州学院公益社团的组织现状、大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公益服务活动为例,着重对高校公益社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公益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增多,该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针对受教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研究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对受教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14,(23):58-59
正一提起公益,大家脑海中闪现的是救灾、扶贫、助残、支教等大事件,而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二十多年后,公益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公益目光所及的领域愈加宽泛。那么,当公益遇上书法,会发生怎样神奇的变化?2014年10月18日,由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发起并联合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书写中国梦·中华青少年书法公益大赛"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当天,在欧美同学会报告厅隆重举行了"传承(中华)文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近年来公益创投倍受地方政府青睐,却出现因与政府购买服务趋同而难以为社会组织赋能的困境,亟需转型发展。对新力公益创投的个案研究发现,回归公益创投本源需要建立赋能型公益创投模式,改变资源支持方式和加强能力建设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点。公益创投主体应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专家、政策等资源支持;建立灵活的资金分配机制和有效的督导服务、培训辅导机制,是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赋能型公益创投是政府回应资助型公益创投局限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公益领域应用商业逻辑的产物。这一新模式既能保证公益创投项目质量,又能提升社会组织多方面能力,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环境,可以为新时期公益创投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第三部门是现代社会化解矛盾的重要组织.公益精神契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社会需要普及公益文化,大学精神呼唤公益文化,这是我国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云教室支持下的大学生网络支教不仅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且能规避大学生面对面短期支教的缺陷。文章通过访谈应用云教室进行授课的支教大学生,反思了云教室支持下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中的问题,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待完善、学校支持不足、支教大学生教学能力薄弱、教学设计部分环节缺失等等,并分别从教育管理机构、支教组织机构、农村地区学校和支教大学生四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更好地应用云教室开展网络支教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解决,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介入留守儿童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以江西师大微爱公益服务团为例,采用SWOT模型,通过内外部环境维度分析,探寻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有效介入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单纯地依靠高校单方面支持是完全不够的,政府及共青团组织、企业及公益组织、高校及团学组织、网络等新兴技术等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助推器,共同的社会责任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各方面社会支持关系的粘合剂,广泛的认知支持、积极的情感支持、有效的行为支持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的动力源,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支持关系应当在共同的社会责任基础上构建多元性的社会支持体系,助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