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面对宫刑,以其人本贵生、直接立功不成追求立德、立言以立功的人生观,将本能麻木的、清醒理智的、自主理性的妥协与执着和谐辩证地演绎于一身,凸显出两面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名医叶天士说:"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意思是说:良医处世,不傲慢于自己的名声,这是"立德";能挽救生命,妙手回春,这是"立功";阐发深奥的医学理论,著书立说,这是"立言"。医生应该在掌握医学这门手艺的同时具备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面对宫刑,以其人本贵生、直接立功不成追求立德、立言以立功的人生观,将本能麻木的、清醒理智的、自主理性的妥协与执着和谐辩证地演绎于一身,凸显出两面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影响了李鹤林院士的一生。父亲说:一个读书人.一个中国的读书人.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立德.立功,立言”。李鹤林院士的人生无意识间总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即使到了今天自发苍苍的时候他也仍然没有忘记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杨名 《科教文汇》2009,(14):251-251
礼乐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特色,尤其是在先秦时期,礼乐制度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言行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立言是人生对道德情感生活的接受。礼乐对于人的言行有规范作用,对于著书立言也有制约和要求,而且也是著书立言的目的之一。礼乐对言的作用也是我国古代社会以礼治国的体现。本文分析了礼乐与言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札乐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黄璐 《知识窗》2010,(7X):58-59
中国古代文化"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在文化积淀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创作和赏识带有悲情、感伤的作品,"以悲为美"的深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船政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是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挖掘、整理和研究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7)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反思也成了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怎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功能,如何实现对大学生人文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强调"立德树人",《大学语文》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思想教育资源,如何挖掘其教育内容,将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大学语文》思想教育空间的途径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鉴于此原因,笔者通过对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分析,探究"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3)
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大学生所必须内化的伦理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立德树人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探析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把握好融入的基本原则,对于大学生地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树立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图书馆员所面临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树立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和途径。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教、立言、立德、立行,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保障和高校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在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应以廉洁思想意识、廉洁文化素养、廉洁行为规范为主线,以融入于理论教育实践、渗透于专题教育实践、生动于网络新媒体三个路径为重点来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育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依托于校园教学环境,它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同学们通过感悟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萌 《科教文汇》2023,(24):44-47
孟子的忧患意识是传统忧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忧患意识具体表现为对民生艰困、政治失序和道德不彰的忧患。相较于其他思想传统,孟子忧患意识的特征表现为:立“仁义”之心,追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精髓;摒弃利己私欲,扩充本有之心;绝非一朝之患,实乃终身之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孟子的忧患意识可以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等方面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推动高校建设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对于现阶段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实践具有纲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导向;加强学风建设要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纲领、为指导。因此,探寻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是当前形势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它包含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纪律等多方面内容.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上好党性修养这门人生的必修课,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由吴黎宏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时代的党性修养怎样炼成》一书,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科学内涵、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针对加强新时代的党性修养展开积极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方法与要求.本书内容全面,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方面具有相关参考价值及启迪意义,既可作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开展党性教育的参考读物,又可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以及党性锻炼的案头书.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推动高校建设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对于现阶段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实践具有纲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导向;加强学风建设要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纲领、为指导。因此,探寻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是当前形势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古代哲学对传统审美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而其中的文人精神对中国画笔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品性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儒"、"释"、"道"是传统中国绘画审美的基础特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艺术行为是歌颂、弘扬道德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美与德是分不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在讲述的内容中贯穿道德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帝王的陵寝建筑文化举世闻名,灿烂辉煌,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古代墓葬制度的起源及墓葬制度普及的原因.并且以秦始皇陵、唐太宗昭陵和明十三陵为例说明了古代帝王陵寝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深刻的教育理论体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立德树人的客观环境,因而在高校校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时代需求。本文剖析新时代在高校校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探讨高校校园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是高校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大学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力量。辅导员可以通过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自我素养、挖掘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