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实践性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黄立丰 《文教资料》2008,(2):192-194
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研究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出发,具体阐述了实践性教学在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对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加大研究生教学实践,增强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提高研究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的主动性,对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关键.以本校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英文文献阅读教学实践为例,从理工科研究生英文文献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师及学生的角色认知、基本教学实践任务的确定和实践环节的拓展以及效果考评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以期对研究生教学实践的不断拓宽和深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剖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等教学全过程,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才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研究生培养是民族伟大复兴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必须时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科研精神.经年教学经验表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必须始终紧抓三个关键:宽基础,重启发,多实践.  相似文献   

5.
万艳  肖燕 《考试周刊》2014,(7):82-83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与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急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强化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日益庞大的研究生队伍正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科研力量。研究生教育以学术探究、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主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服务于这一主旨,通过教学大纲、专题讲授、问题引导、主题辩论、课程小论文等形式,切实地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针对能源动力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提出从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并在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改革中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针对能源动力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提出从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并在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改革中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研究生从单纯的学习行为转变为探索知识的行为,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能力。针对普通高校研究生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建模与仿真实例教学系统的设想,介绍了研究生教学中采用建模与仿真实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并以机械类课程为例,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中,对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求研究生具有创新意识,而目前常见的"一言堂"、"放羊式"两种教学形式明显地忽略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提升创新意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对此,三年来,在《高等教育原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探讨了习明纳(Seminar)教学方式的本土化及其对增强课程参与者创新意识的作用,并提出了合理利用习明纳教学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出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文本学-方法论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及丈本学研究等多种方法,可有效解决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不同,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也不同。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通过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多维实验教学体系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规律,解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多维模拟角色变换,多维形式、手段和多维场所,包括基础实验模块、技能训练模块、科研训练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在内的一体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数字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进,强调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最后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员应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5.
有限单元法是进行数值计算及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有限单元法"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程序教学及软件教学。其中,程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编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研究生"有限单元法"课程在程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有限元教学程序的选择原则,建议选择简短完整、与学生的专业方向有关的程序作为有限元教学程序,提出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有限元程序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有限元程序流程图、学习重点子程序的编程、运行并修改有限元程序、小组交流与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有效激发研究生学习"有限单元法"课程的热情,加深对有限单元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研究生的编程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在体育教学中鉴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贯彻了素质教育精神,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应试而轻应用、重继承而轻创新的问题。本文特对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与未来我国科研的创新水平息息相关,它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发放的形式对我校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论文探讨了我校环境类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并从多方面出发,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示范性案例教学,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和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课程内容学术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结合"无线通信"系列课程建设和研究生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的案例教学建设思路,围绕如何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Efforts to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 graduate attributes across university curricula have relied on academic staff acceptance and ability to translate top-down policy into teaching practice. The literature and anecdotal report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how limited success in the area using this approach. Why is this so? Teaching staff across 16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were surveyed, as part of an Australi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funded grant, regarding their beliefs about graduate attributes and their willingness and confidence to teach and assess them. The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73% of academic staff surveyed believed graduate attributes were important, there was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beliefs and actual emphasis reported in practice. We consider the major influences on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of graduate attributes, th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ropose a rethink in relation to how to work towards improved graduate attribute outcomes in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