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老师尴尬的场面:一些学生会“突发奇想”,冷不丁地“将老师一军”。遇到这种情形,有的老师可能会抱怨孩子难教,但这是儿童真实的“学情”啊!我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地进行学情分析,就会在预设上出现偏差而无法从容地处理与应对。什么是学情分析?简单地说,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  相似文献   

2.
吴月才 《陕西教育》2011,(10):54-54
“教为学服务”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第一位的。教师教学之中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课堂中才能体现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高效源自“以生为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关注学情。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才能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3.
陈隆升老师的《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是笔者研究生入学时读的第一本语文教育专著,而今重读,仍有初读时“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本书是“语文教育新论”丛书中的一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概述语文课堂“学情视角”缘何需要重构,指出视角匮乏造成的学情难题,提出课堂观察的新形态,界定了学情视角的内涵与外延.第二章以“学情分析”袭用框架为切入点,对其悖论进行批判并重构了“学情视角”的分析框架.第三至第五章采用问卷调查、课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分别对学情分析的三个阶段——学习起点分析、学习状态分析及学习结果分析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念是“教”大于“学”,“教师主宰课堂”,“学情”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只把课本看成教学资源,忙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自己的教案,而滔滔不绝,或只醉心于讲解系统的知识,而对学生的学情置若罔闻,试想,这种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能算是教育吗?忘记了学生的教师,也就确实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师!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基本点是要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学情检测是了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测手段.学情检测是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过,有不少学生与老师都把学情检测仅仅看成是一次考试或考查,都将视线集中在分数上,而忽略了学情检测的真实价值,使学情检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上走了很多的弯路,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学情检测:一般地,学情检测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是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真实学情,依托“趣味化学”校本课程,开展化学社团活动。创设真实情境,确定主题项目,达成“趣味化学”校本课程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罗鸣亮 《福建教育》2022,(36):46-48
高效的教学需要在“互动”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用好导学单、学习单和作业单,准确了解与掌握学情,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助力学生在真实的“互动”中学会学习,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永远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从关心“教”到关注“学”势在必行,“KWL”教学模式就是这种教学改革下的有效探索。本文从“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力促学习发生”“关注个体真实所需,激发学习兴趣”“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巩固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杨云 《上海教育》2013,(4):113-113
教师一厢情愿埋头苦“转”,有时为的只是博取一个欢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忽视了学生的学情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真实内在需求,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由于中学英语学科特点以及拥有众多课堂模式的直接影响与借鉴样板等因素,英语课堂的转型已是风声水起。但“转”与“不转”间,我们似乎正遭遇一场现实与天真的邂逅与碰撞。  相似文献   

10.
从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出发,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握住真实的学情,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高效生物课堂.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教师要提前知晓学生真实的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学生的心理效应、特定的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等等.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无的放矢,或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1.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基本点是要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这就必须开拓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应用于教学。而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都需顾及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所谓“学本”“学案”一类概念,其前提都是了解你的学生。“教”即“学”,“学”即“做”。换言之,“教学”即“研究”,“研究”即“问学”。不过,新观念来得迅猛,以至我们来不及消化。照猫画虎地做,自然会生出粗陋的行为和不适的感觉。诸如重“学情”主张,已流于表面化,与教学目标的实施脱节得厉害;忽略学生的真实信息和经验,并将其混同于一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环境;止步于对教学资源的描述,而很少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等等。总之,我们还不能将“学情分析”转化为实施教学策略、施展教学智慧的依据,不能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不能由此真实地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准备的准确把握,因此也难以从中看到它与教学目标的呼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面积”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的空间学习会从一维进阶到二维。本文把“面积”单元的学习放在整个图形测量学习体系中进行整体把握和关联,阐述了基于“度量”的大概念进行学情评估、单元整体架构和连续课的设计,通过创建有挑战性的、进阶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心,用联系的眼光解决真实的度量问题,培养量感,让高质量的度量学习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4.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吃透”学习内容,摸清学情,用数学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历史的角度来解构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思路,重构真实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以“学情”为基础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兴趣、未知点以及异常点等学情,选择开发与之契合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所需,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课堂上表面热闹,赶时髦、走形式,实则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都有虚化、弱化的倾向。若要看课堂是否有价值,是否是美的,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应始终坚持以真为美。这不仅是学校、教师的天职,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让我们能依据学情和文本努力确定真切的教学内容,在真实的活动与真诚的对话中,走向语文教学美丽动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学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我们经常会提到“学情分析”,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判,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个体间的特点与能力的差异,它应该不仅只指教师课前的分析,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邹伟 《教学与管理》2022,(23):44-48
学情分析是促进精准化教学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学情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导致的盲目性教学、偏差性教学、浅层性教学等低效教学现象频现。通过数学实践发现,学情循证分析可以得出学生真实、准确、全面的现实起点,纠正经验性的偏见和无实证分析的偏离,有了对学生“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去”的真实把握、深刻洞悉、创造性驾驭,才能让精准化教学真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平均数” (多媒体展示姚明和队友的合影照:全队平均身高为2.02米) 师:“平均身高为2.02米”可以理解为“全队所有人身高都是2.02米”吗? 生1:不是的,每个人是不一样高的.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1:从照片上看出来的.(所有学生大笑,教师未置可否,让其他学生继续回答) 生2:“平均身高为2.02米”是移多补少后的结果,不是实际每个人的身高.(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师原本是要让学生紧扣“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的,不料,学生走向了生活“真实”.展示真实有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认为,展示“真实”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继而进行数学思考,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存在务虚的种种现象,以至于学生都习惯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