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就烦。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初写作文就应从作文的“根”来入手。  相似文献   

2.
陈爱玲 《广西教育》2009,(25):50-50
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开辟出一条捷径呢?我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尝试了“五字”作文教学法,即读、看、说、练、评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缪群 《成才之路》2009,(24):39-39
偶然间听学生晃着脑袋念念有词:“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咦,这学生挺有才的,为什么会觉得作文难呢?凭着我对他们的了解,难于作文无非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无所适从。长期的厌烦写作心理。以及懒于看书读报、动笔等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写不出文章的关键。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变痛苦地“挤”为痛快地“写”,让我们的作文效果也来个“大变身”呢?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喊头疼,苦思冥想,无从下笔.而学生写作能力,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抓好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徐琳 《语文天地》2009,(5):30-31
“语文难教.作文难改”.说明了语文教学难在作文的批改。学生一直误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写完了便完事。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而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因而。造成了作文批改劳而少功、写作兴趣索然的现象。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变单一为多样,化被动为主动.做到“百家争鸣”.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他又指出:“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元静 《小学生》2011,(6):52-52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促”能破“难”———小学五年级班级作文竞赛一得广西平乐县一小翟少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班级尝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最深的一点体会是“促”能破“难”。首先,从组织上...  相似文献   

9.
孔样立 《课外阅读》2011,(1):199-199
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语文作业中什么最难?”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作文。”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作文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脑子里缺少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0.
张侠 《学周刊C版》2011,(7):24-24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存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现象。如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贵在“多练”。通过多练,让学生尽快认识、理解、接受书面语言,使学生打下书面语言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作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涛 《考试周刊》2013,(83):52-53
“两可”作文教学法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可写点”和“可感处”,把作文与读者联系起来,使学生写作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文章对初中作文“两可”教学法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实际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孤立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较普遍存在。那么,这两方面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能力的综合实践。于是,“读写结合”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保证“读”与“写”各自相对独立,又互补共生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树立对写作的信心,让学生乐于写作,会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在这三个字上下功夫,即聊、诱、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对于作文“没写头”和“写不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孙正美 《考试周刊》2010,(56):60-6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腾久校 《教师》2012,(17):80-80
“今年作文的热点是什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作为语文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这两个问题是被问得最多的。其实,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热点”等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同一个材料,有的人言之无物,有些人则可以写成一篇漂亮的文章,这是由写作水平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临”与“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两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文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作文难,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心烦。怎样变难为易,变烦为乐呢?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在多数学生面前,确实有很多“关口”。若让他们全面攻关齐开战,那就会感到“难”,产生“烦”了。  相似文献   

18.
王秀丽 《考试周刊》2013,(89):52-52
“哎!又要写作文了”,每遇作文课,总会听到这样愁闷的声音。而我总会心里一紧,深深地问自己:“学生为什么会怕作文呢?”“作文难,难在哪里呢?”“我们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乐于写作呢?”通过不断反思,总结自己二十余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人难.作文更难。”“作文猛于虎也。”这是目前学生中流传的有关作文难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不免有调侃之意.却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十分严重的畏难情绪。每逢作文课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问其原因,答日: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无米下锅症”。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呢?我们不妨先来观察观察山泉。  相似文献   

20.
阮悦 《广西教育》2012,(25):42-43
小学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而学生作文难更多的是感觉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学生们在写作中最易犯“假、大、空”的毛病。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尝试日记写作,用他们幼小的心灵感受这个世界,用稚嫩的文字将自己的心灵世界描绘出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