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机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目的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气技术应用协作组对常州、苏州、盐城、徐州丰县及周边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及岗位需求的第一手数据,确定机电装备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首先成立专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然后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1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管理 1.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 实习计划应根据实习大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3个方向:1)机电设备制造与维修;2)机床数控技术应用;3)自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  相似文献   

4.
一、调研目的 "十一五"以来,随着江苏省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精密加工技术的普及,企业对现代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2010年和2011年公布的江苏省紧缺型职业(工种)参考目录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工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精密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均在列.地方经济及行业企业对数控专业不断更新的用人需求,要求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形成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链路与课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专业宽度宽,课程设置难度较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宽度比较宽,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比较广,专业课程设置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相当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覆盖专业需求的课程,又要达到专业技能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在3年时间内完成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确实难以达成目标。我们在着手课程改革之前进行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方式的地方企业调研,30多家用人单位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群分布如下图所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群分布图由岗位群分布图反映的情况可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刘红):10月12日,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但运用大量电子设备的高档汽车在维护和维修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建立符合现代汽车维修和维护领域需求的汽车机电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成为迫切要求。为充分利用德国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储备,帮助我国本土建立符合现代汽车维修和维护行业需求的汽车机电人才培训培养体系,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及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奥迪、宝马、保时捷、奔驰及大众公司)达成一致,共同开展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该项目将共同开发广泛适用于德系汽车的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首批  相似文献   

7.
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当地行业以及龙头企业强强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自2014年至今培养了一批行业、企业切实所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了校企权责清晰的班额遴选制度;以课程开发为依托,全面实施以企业为主的人才培养过程;探索1+X证书制度,颁发具有广泛认可性的企业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适应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和技能竞赛等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次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岗位技术能力需求分析旨在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缩小学校与行业之间的差距,使高职院校涉煤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具有行业竞争力。通过对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煤矿的调研走访,了解到了陕西省煤炭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员的需求、配置和岗位要求。对学院2016、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分析、就业岗位的统计,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毕业生针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馈调查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既为精准把握现代化煤矿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提供依据,也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以来,我院在创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液体灌装生产线维护与管理专门化)过程中,始终遵循"发展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改革创新,努力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办出了特色. 一、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高职专业 1996年我院首次出台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与专科同类专业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实践环节时间多了一些.通过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大学习和大讨论,认识到任何一个成功的高职专业,都必须面向地方经济,适应市场需要.于是,就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去行业协会、主管厅局、大中型企业搞调查研究,请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座谈会等.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选择机电一体化专业(液体灌装生产线维护与管理专门化)作为学校和企业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F0004-F0004
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机电分院)是一所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被确定为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大声和三年中专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市场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准的试金石。基于2016-2017年中山市《紧缺适用性人才导向目录(企业版)》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届)》,从人才市场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入手,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对高职人才主要的行业需求、专业需求和人才类型需求,结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教学质量评价,总结现有高职人才培养的五大主要问题,并提出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五个方面的人才创新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13.
伍德雁 《广西教育》2014,(3):150-151,155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等方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专业调研 我们先后在辽宁省各地对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主要是2002年以来历届毕业生.先后收集了沈阳、丹东、盘锦、大连、本溪等地几十家企业对毕业生岗位分布、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对毕业生需求情况等信息.发出问卷300余份,收回问卷150余份.对目前本专业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反馈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一瑾  陈环 《时代教育》2013,(5):134+140
为使交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作者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做了认真分析,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到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交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义是根据岗位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基于专业培养目标选择课程结构和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为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福安市享有"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等美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是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大量机电技术人才。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构建并实施"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贴近当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力争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脱节,企业不能作为主体参与人才评价。文章分析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评价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给出了企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评价的机制,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构建了学校主导企业主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了解网络技术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广东省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随着机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撑建设的机电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将为更多的学习与培训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与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研究探讨的角度出发,对高职机电专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以及建设的具体规划提出了若干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近几年的发展为例,浅析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探索校企合作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如何建设,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硕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