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韵味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审美情韵和审美趣味,把教学过程演化为美的历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韵味的生成即教师掌握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欲言又止的教学艺术、违反常规的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教学韵味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审美情韵和审美趣味,把教学过程演化为美的历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韵味的生成即教师掌握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欲言又止的教学艺术、违反常规的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声韵""情韵""意韵"是音乐的根本质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音乐的"音韵之美""情韵之美""意韵之美"。只有让音乐课堂流溢出"三美",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陈蓉  叶琳 《作文》2022,(12):60-61
<正>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优秀散文写作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表达之美。通过散文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韵美,进而在艺术之美分析与表达中感受散文写作的艺术,获得较强的散文阅读能力。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在以审美为教学重点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促成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获得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加强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6.
要还原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就必须在课堂活动中,摒弃过分功利的学习目标,重构古诗词教学,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汲取。具体包括:重构教学目标,凸显古诗词的丰富情韵;重构教学形式,回归以对话为核心的课堂理念;重构思维路径,确立以人性为标识的审美准则;重构精神家园,让灵魂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7.
谢秀容 《新教师》2020,(1):70-71
"三韵"主要指音乐音响艺术所具有的"声韵、意韵、情韵"。而乐器乃乐声情意传播的有力媒介。演奏者借一乐器融合情志于琴声,传递特有情感,别具一番声情韵律。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乐器的美育功能,以丰富音乐"声韵""意韵""情韵"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一、丰富器乐听觉,凸显声韵之美(一)赏声韵之多元音乐审美的主要途径是听觉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真实、朴实、扎实"课堂教学的回归,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内化学生的语言积累,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情韵悠悠呢?一、给朗读一个支点——柳暗花明又一村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是让学  相似文献   

9.
从语文教改探讨中,提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观点.首先,是寓教于美的理论;其次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与审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美学价值很高的游记散文.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利用文章中的美育因子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对于《阿里山纪行》美学价值的探讨,我们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探讨它的语言之美、音乐之美、形象之美,如果说这些是这篇文章美的外在,那么情韵之美则是这篇文章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