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学是21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前沿科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中最为基础、前沿和支柱性的关键学科之一。近年来,中国免疫学发展迅速,但在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研究方法体系与相关学科的实质性交叉不足等挑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7期双清论坛"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研讨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分析了免疫学基本科学问题及研究手段与生命科学内外部诸多学科发生紧密交叉的现状和挑战,阐述了该领域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提出了科学基金资助战略和未来3—5年的优先资助建议。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科学仪器是发现新现象、揭示新机理、获取新数据、发现新规律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进步的重要主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98年开始相继设立了多种科学仪器项目类型支持创新仪器的研制工作。为探索科学仪器类项目的管理模式和资助成效,我们对数理科学部力学科学处推荐并获批的相关项目进行了跟踪研究与专项研讨,深入分析该类项目资助的成效和特点,并针对改进仪器类项目的资助、实施及验收等过程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仪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是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的科学仪器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科学仪器研制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大型科学仪器研制的资金投入,设立了众多重大研制和开发项目。本文从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平台和基地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强化科研转化等方面对推进我国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物信息流操纵:作物病虫害导向性防控的新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病虫害是威胁全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思想仍然是简单杀灭,主要依靠以病虫微生物的基础代谢、生理生化系统和神经受体为靶标的化学农药,过程中易导致人畜中毒、农产品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下一代病虫害防治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将是对作物—昆虫—病原微生物生物间信息流及行为进行操纵。在基础研究方面,"生物间信息的识别、解码与操纵"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与热点学科——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一旦被阐明,往往带动通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例如RNA干扰(RNAi)现象、植物转化技术和TALEN基因组编辑技术等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已经为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中科院"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集合了各学科的优势力量,系统地分析在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过程中种间信息识别、解码、传递和控制的过程,从中解析关键可操纵节点,发展新一代病虫害田间行为操纵的新策略与新技术。该专项目前已经取得了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为竞争国际科学前沿地位、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基础性、前瞻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指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大设施")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学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大科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24期双清论坛"重大疾病疫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上,有专家指出:疫苗研制应以社会需求为第一导向,要突破疫苗研究的传统认识,形成疫苗创新研制新的科学假说,开发新型的技术,让疫苗研究的成果"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授张靖一直行走在生物信息学与重大疾病和疫苗前沿,为正在发生基于免疫学前沿理论和技术的第三次疫苗革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它的发展状况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将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有力地推动依托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组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所),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阶段前瞻性战略布局之一,旨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解决“人口与健康”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2002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营养科学研究所组建方案”。2003年12月15日,营养所正式揭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韩正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美国康奈尔大学代表致辞祝贺。一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冷雨欣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发展及其前沿重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冷雨欣以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及重大应用为需求牵引,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项目资助下,重点突破创建极端强场、超高信噪比、极端超快(周期量级)、可调谐与新波段、时空特性(如载波包络相位)稳定可控等超强超短激光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探索微纳尺度超短激光等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预防性疫苗的接种是针对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也被认为可能是肿瘤、代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等慢病最具潜力的防治手段。疫苗涉及国家安全,是国家战略医药产业之一,因此提升疫苗研发能力必须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布局。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化学科学部与政策局联合主办了"重大疾病疫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双清论坛,专家围绕疫苗免疫原、佐剂、递送系统、疫苗效应的免疫保护性与免疫记忆机制、疫苗研制的新策略与新系统与技术进展、疫苗流行病学、疫苗评价技术体系建立等主题研讨,分析了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重大疾病疫苗研究的战略方向。本文为这次双清论坛的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尽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渠道,一直对空间科学领域基础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口重点关注,开展相关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梳理关键科学问题,明确优先发展方向;并通过重大、重点、面上、青年等项目及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等多种方式,予以持续稳定资助,支持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者产出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面向未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重点关注我国重大空间科学任务的科学应用,以打通空间科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支持我国科学家利用科学卫星、深空探测器和空间站平台获取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前沿研究,持续产出系列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并成为建成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先行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关注度较高的前沿领域之一,不仅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技术自身的风险以及价值冲突等原因,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伦理、法律、社会问题。作为掌握"知识资本"的科学共同体,如何应对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伦理冲突、践行自身的责任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干细胞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从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研究中的操作以及干细胞临床转化等三个过程梳理和归纳了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伦理、法律、社会问题(ELSI),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和技术发展等两个阶段总结了科学共同体应当在获取材料、细胞处理与加工、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传播等六个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第218期双清论坛"电化学能源"针对二次电池和特种电化学能源、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能源方法与基础等方面,聚焦电化学能源核心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分析了基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总结了我国电化学能源体系中的"卡脖子技术"及其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机制,以及未来5~10年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桦  王景熠 《学会》2001,(5):18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离不开先进的科学仪器.在当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仪器尤其是国家投入巨资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突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创新,几乎无一例外地依赖于先进的现代化科学仪器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大型科研仪器的应用水平及社会化服务程度,以及科学化动态管理,也就更代表了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栾春娟  侯海燕  王贤文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06-1614
 分析与比较科学仪器和工程仪器的发展趋势、发展阶段、网络结构、学科分布和重叠比例等特征,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科学仪器和工程仪器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科学仪器和工程仪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都极其相似;1963-2011年间呈现出多项式增长趋势;经历了萌芽-持续增长-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四个阶段;“电气与电子”是科学仪器与工程仪器技术网络中的最大子网络;科学仪器分布最广的学科领域是化学,工程仪器分布最广的学科领域是计算机科学;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工程仪器对科学仪器的依赖性更大一些。下一步拟将继续探讨科学仪器与工程仪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外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实施和顺利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开始由以自由探索为特点的“小科学”时代逐步进入了以学科交叉为特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前沿为目标的“大科学”时代,且“大科学”与“小科学”结合、互补,同时并存。由于“大科学”是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去完成某一项科学计划或科学工程,因此需要得到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本文将对美国、英国和日本近期实施的一些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和资助情况进行调研,以了解和掌握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5—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45期"双清论坛"——"仿生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来自2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化学、仿生科学、生物学、材料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中有1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0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围绕"仿生材料与器件"这一主题,结合国际在仿生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就仿生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并对该领域今后的优先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11,(4):58-58
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启动。这一研究涉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推动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我国航空航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8家知名研究院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重要方向,将有力促进航。  相似文献   

20.
陈凯华  冯卓  康瑾  杨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59-1467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