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李子眸 《大观周刊》2012,(31):62-62
两岸经贸交流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日趋成熟,两岸经贸交流进入后ECFA时代。两岸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促进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两岸文化传承视角,探讨两岸文化交流现状及对策以促进两岸长久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新闻内容的总体概括和简要说明,是整个新闻的"眼"。本文以两岸的电视新闻标题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两岸电视新闻标题语言本体的差异,总结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语体差异。分析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语言政策对语言的影响,为两岸媒体语言的使用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在不同环境下,各自形成并发展了各具特点的法律制度,成为两个法域,台湾和祖国大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差异颇大。随着海峡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迅速发展,两岸间的婚姻关系大量发生,如何在两岸婚姻法律规定歧异的情况下,解决好两岸婚姻法律冲突,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海峡两...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方言的原因,更由于50年来的隔离,两岸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了一些差异,尤以词汇方面的差异表现的最为明显。众多专家学者作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成果颇丰,然而也有一些不足薄弱之处。本文尝试对这些研究做个综述,了解其成果,找到其研究不足之处,希冀能对以后两岸语言的研究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的新闻交流活动,是中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直接反映,认真总结和研究四十多年来海峡两岸的新闻交流情况,进一步促进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进一步促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促进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949年以来,两岸政治关系从对峙逐步走向和缓,两岸的新闻交流也从隐性走向显性,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78年12月为严重对峙下的隐性新闻交流阶段。  相似文献   

6.
林杰  袁勇麟 《东南传播》2014,(10):20-22
近年来,两岸图书出版界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通过盘点两岸图书出版领域现有的合作模式,探讨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的发展思路,分析两岸出版合作的前景,以期为当前两岸蓬勃开展的图书出版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8,(8):I0001-I0001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38家来自祖国大陆和15家来自台湾地区的90多位广播界同行、专家、学者聚首北京,共话两岸广播的发展和未来,就进一步发挥广播在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开研讨。海峡两岸广播交流研讨会自199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举办了8届。是两岸广播界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交流盛会。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北京奥运会报道和新媒体发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8.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12,(9):2-F0002,I0001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2012海峡两岸广播交流研讨会8月2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50多位广播界同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两岸广播的发展和未来,就两岸广播产业管理、经营模式交流与合作和如何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广播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两岸广播媒体的交流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信使与桥梁。涉台广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规模、理念和运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介绍广播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优势和实质性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对台广播传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两岸广播媒体的交流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信使与桥梁。涉台广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规模、理念和运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介绍广播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优势和实质性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对台广播传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术语,在我国一直称为"名词",是科学与文化的承载者[1],是科学知识在人类语言中的反映。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衍射出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审视这些名词术语,就如同审视历史衍变的纹理、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科学进步的轨迹。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术语交流、对照自然是其重要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在科学概念表述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据大陆有关专家统计,在新兴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技术语中,两岸不一致的占40%以  相似文献   

12.
宋宏梅 《兰台世界》2017,(17):127-128
当前海峡两岸政治、经济关系面临诸多困难,正是深耕文化关系之际,档案的合作交流是其中重要领域,但相关研究却几近空白。文章研究视阈集中在有着特殊历史人文联系、交流成果丰富的闽台两地,并从背景研究的角度关注海峡两岸,对档案合作交流的参与主体、内容、层次和形式做系统性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既在学术上尝新,也努力服务于闽台及两岸的档案合作交流,促进两岸文化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海峡两岸图书馆2008-2018年十年间交流与合作历程回顾基础上,分析和梳理两岸图书馆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海峡两岸图书馆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愿景,探索了在深化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馆交流与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叶秀月  林耀  黄玉明 《传媒》2015,(22):35-37
媒体交流作为两岸交流的领头羊,促进两岸的交流和认识,带动两岸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但是,相对两岸其他方面交流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当前媒体的交流却相对显得单一.研究指出,两岸民众对不同传播路径的信任度所产生的社会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所以,两岸媒体工作者不断思考、创新,力求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根据调查显示,台湾地区15岁~74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电视使用率最高(89.3%)而期刊最低(27.3%),因此期刊成为两岸媒体交流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在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中,两岸图书馆界的交流合作经历了南海外非正式的接触交流,到跨过海峡实现互访,再到新世纪携手合作的三个阶段,通过组团互访、交流讲学、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促成了两岸图书馆与图书馆教育机构合作的不断深人,并逐步在某些领域形成了正式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了中国图书馆粤业的发展,亦见证了3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6.
日前,九州出版社经中央编制办批准成立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它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直属的事业单位,其主要业务有:加强两岸出版信息交流,促进两岸版权贸易;开发两岸出版项目;为两岸出版界尤其是台湾出版界提供政策、法律、信息咨询等相关服务。 成立中心是两岸出版界所渴望的,但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许多出版业者对此还是持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学位类型与层次结构、课程设置与师资筝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加强两岸图书馆界的交流,有利于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海峡两岸民国文献的交流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分析了两岸民国文献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合作的现状,提出深化两岸民国文献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饶肖 《出版参考》2010,(13):35-35
6月20日下午,在厦门市举行的“海峡27城市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上,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刘瑞州向媒体透露,两岸出版合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合作模式将迎来全新突破。从单纯的版权贸易阶段,到积极探索更多元、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用语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和台湾由于近四十年的隔绝,使得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汉语的使用上形成一些差异,显而易见的是汉字简体与繁体的不同;汉语拼音拉丁字母化与旧体注音的各异;以及排字上的差别:大陆目前是从左到右的横排和竖排并用,以前者为主;台湾省眼下采取的是竖排、从右到左的横排和从左到右的横排并用,以竖排为主。另外两岸在修辞上也有一些不同。然而对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