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荣伟 《声屏世界》2013,(12):71-72
近期发生了多起精心策划、媒体热炒的所谓"爱心"事件。2013年3月,深圳最美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老人喂饭。90后女孩的爱心善举感动了无数路人和善良的读者。8月1日,《新快报》发表了一篇讲述一名女清洁工中暑后,一头栽倒在路边昏迷不醒。一名跟妈妈路过、看上去纯真无暇的小女孩停了下来,她用自己的雨伞遮住了女清洁工,并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妈妈,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很多个十字路口,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幅场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却突然在一些慢行车辆后,动作麻利地摔倒在地。司机下来搀扶他,老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这个老人就是被网友戏称为"碰瓷专业户"的孙林。如今,孙林已经记不得自己重复上面的动作多少次了,从第一次真被汽车撞得骨折到把"撞汽车"当成养家糊口的生计,孙某用了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这是出现在3月25日的一篇配图新闻。新闻说,记者采访时偶遇这一幕,女孩叫文芳,湖南新化人,出生于1991年。被救助的老人则口齿不清,双手患有残疾。该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官网转发。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来,媒体由于竞争的加剧,为了生存或发展的需要,几乎都把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看成是自己的"当家菜",以达到吸引"眼球"、抓住"耳朵"的目的。于是一些媒体就"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5.
章成钧 《青年记者》2010,(18):24-25
失信,失去诚信。明明白白,无须考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多年来如雷贯耳。对于当今纸质主流媒体来说,信誉自然是其在长期运作过程中形成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海军 《军事记者》2014,(12):26-27
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新闻媒体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今天的"数与网"。一直稳若磐石的传统媒体,不仅让新兴媒体动了自己的"奶酪",而且已经威胁到了生存。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既是摆在我们传统媒体人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一次让传统媒体浴火重生的难得机遇。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马晶晶 《新闻世界》2010,(11):147-148
本文针对2009年10月以后媒体有关"艾滋女事件"的报道,反思了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是如何将一则"传闻"变成"新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真实性遭到践踏,把关人作用发挥不到位,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公共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当下多种媒体交互传播的时代,各类媒体都应从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吸取教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理性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你幸福吗?"务工人员:"我姓曾。""你幸福吗?"退休老人:"当然幸福啦。""你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2012年9月27日到10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连续九天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社会调查节目"你幸福吗?"节目一开播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网络和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更是将"我姓曾"等回答称为"神回复",并以一种看央视笑话的心态在网络媒体大量传播。但是随着节目连续九天的播出,人们发现,这次  相似文献   

9.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我国的媒体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但这一任务的实现,必须付诸媒体自身的诚信。媒体要真正树立起公信力。应该做到以下“四心”:一有良心。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提出了“报纸的良心”要求,指出媒体要有自身的信念,前后信念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金阳 《新闻世界》2010,(8):211-212
在校园凶杀案的新闻报道中,媒体重点在凶案过程、凶手情况和社会效果三方面进行了新闻呈现,其形成的"示范—模仿"效应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示范—模仿"效应在新闻伦理方面不能够成为媒体对于校园凶杀案这一类恶性案件"有闻不报"或"有闻少报"的依据,并对媒体在报道该类事件时应该采取何种报道方式和价值导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最能体现大众传播特性的媒体,也一直是广告商青睐的对象。然而,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电视媒体不能只"为他人作嫁衣",而必须也"为自己作嫁衣",通过自我宣传来树立独特的媒体品牌。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堪称典范.其栏目“广告宣传”成为独具特色的品牌营销方式之一。在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解构与探究这一自我宣传模式,力图对电视媒体的良性竞争及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代晓利 《新闻世界》2014,(11):178-179
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的应用先于其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1999年在美国成立的一家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这家公司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网站等多种媒体宣传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可以说是"全媒体"运用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1,(7):7-7
吴恒权在2011年第5期《新闻战线》中撰文认为,"三善"的提出,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各方的领导干部要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各类主流媒体,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管媒体的原则必须牢牢坚持。党管媒体,也有一个怎么管的问题。媒体上报道了某些人自认为对自己"不利"的所谓负面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媒体曝光率",是指个人、企业和机构等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其一大明显特点是:"有用"但又"有限"。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十分"有用",因为通过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个人、团体或企业等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又非常"有限",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因为媒体所能涵盖的报道范围受报纸版面容量和电视播出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少部分的人或事才有机会成为被媒体报道的对象。本文就"媒体曝光率"受追捧原因、过度追逐"媒体曝光率"的误区,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媒体曝光率"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呤 《新闻实践》2012,(5):24-25
《救人后"求表扬"炫善行为应提倡》是笔者于2010年采制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围绕"八旬老人救人后,对被救人提出要向市政府汇报、向媒体说明的要求,引发被救人不解,甚至引发社会多方质疑和批判"一事,展开了关于"炫善行为"的评论。该作品有幸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回首这则新闻评论的采制过程,笔者对如何采制多媒体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有一点粗浅的认识。2010年的7月28日,杭州电视台《我和你说》栏目的记者在网上发现被救人女儿的一个帖子,说自己母亲寻找救命恩人,结果却被对方要求"要上报给市委领导和新闻媒体”,她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世新 《新闻天地》2011,(5):26-26
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剩男剩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各国的政要中也有不少由于身居高位,政务繁忙依旧是单身一族的,他们被媒体称为政界"钻石王老五"。当人们在关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局势时,也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这些"钻石王老五"的身上。日前,菲律宾单身总统阿基诺三世就十分纠结,他担心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忽视了政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读者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鉴赏能力的与日俱增,他们开始以挑剔的眼光,来寻求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在媒体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形势下,出版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找准自己的位置,突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打造富有个性化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