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12,(12):56
校园里的小笑话惯性实例物理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废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就问:"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说:"惯性。"老师继续问道:"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回答道:"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  相似文献   

2.
<正>我曾经在城郊一所中心小学担任一个班5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从二年级开始接班,一开始给他们上课时,无论提什么问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举手回答,硬是点名要他们回答,有部分学生站起来就红着脸、低着头不作声,有部分学生也能回答正确。我仔细分析原因:一是他们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7,(10)
惯性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废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  相似文献   

4.
笑话四则     
外号外号“老师,他们不听您的话,又喊我的外号了。”“谁?”“马尾巴、豆芽菜,还有癞蛤蟆和娃娃鱼。”惯性物理老师正在讲惯性,看见一个学生在下面讲小话,就用眼神暗示了一下,可那个学生还是讲个不停。老师只好点名要他回答问题:“我刚才讲些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您暗示了我一下,但我没有立刻停止,这就是惯性。”心不在焉仆人:老板,门口有个收账的,我告诉他您不在,可他就是不相信我。老板:是吗?那我出去亲自告诉他。抽象画交美术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画呢?”学生指…  相似文献   

5.
正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问题没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导致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不仅不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比如有的老师会问"你们觉得李白的想法合不合理?"、"李白的这些做法对不对?"紧接着的后面就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学生只需回答"合理或不合理"、"对或不对",一点的意义也没有。(二)问题超出难度往往好多老师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那  相似文献   

6.
杨冬生小心地在座位上搞什么小动作,一直没听我的课,还以为我没看见呢."下面,老师问一个问题:假如你得到一只鸟儿,或者,你爸爸捕到了一只鸟儿——譬如斑鸠吧,带回家里了,你应该怎么办?请杨冬生回答."杨冬生跟许多同学一样,有个猎人爸爸.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他有些惊慌失措,怯怯地站起来,朝我瞟了一眼.低下头去,不吱声."请你回答刚才老师提的问题,杨冬生!"  相似文献   

7.
贺州市八步区实施课改三年了,我分别到了其中的三所农村完小听数学课。现在,老师们都开始根据新课标理念组织课堂教学,但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不够注意。听课时发现,老师都没有设置让学生提问的情境,课堂上没有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这些学校的高、中、低年级的三个班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调查“为什么会现出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1)自己胆小,有问题也不敢问;(2)习惯听老师讲、老师问,没想到向老师提问题;(3)自己蠢,能听懂老师的课已不错了,哪有问题提;(4)老师不理睬自己这无名小辈,我提问题也是白提。老师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开心笑吧     
《现代语文》2005,(4):32-33
彼得:刚才考试时,你为什么老是盯着监考老师的眼睛?汤姆:因为我有一道问题不会回答。彼得:可是老师的眼睛上也没有答案呀?汤姆:只要他的眼睛朝窗外看一看,我立刻就能找出答案了。  相似文献   

9.
开心果     
《小读者》2011,(12):5+28+53
没有铁阿花:"老师,您要我当诚实的孩子,可您自己还骗人呢!"老师:"我骗你什么了,孩子?"阿花:"您常要我多吃蔬菜,说菠菜里有铁质,其实里边根本没有。"老师:"你怎么知道没有?"阿花:"刚才我用吸铁石在菠菜上吸了半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埃及的金字塔》导入新课时,师生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师:同学们,你脑海中的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想回答老师的问题)生:(自信地说)金字塔在我的印象里很神秘,听说里面还有幽灵哪?师:(很不满意)这是真的吗?请你用科学的观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该生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整节课都闷闷不乐。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刚才准备回答的几个学生也把手放了下来,老师第二次引导提问,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这样的课堂对话情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少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致勃勃地同老师对话,迎来…  相似文献   

11.
肖琳 《贵州教育》2011,(5):39-39
有幸现场听了一节由贵阳市北郊小学何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很活跃。可课毕,坐在下面的我——一个“大”学生,竟然回想不到老师刚才教了什么,只是感到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积极地回答。下面,就“提问”与“自主学习”来粗浅地谈一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堂上真实的片段:老师在执教《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水的浮力,启发学生用手掌将一块大塑料泡沫慢慢压入水槽底部,边压边体验自己的手掌有何感觉。压完之后,老师充满期待地问学生刚才在压的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费力,结果一个学生率先喊出:"不费力!"老师一愣,赶忙追问道:"你刚才压的时候一点也不费力吗?"学生也很认真地回答说:"是呀,就是不费力。"老师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了学生的一次争吵之后,一位老师给这些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刚才在生气时会大喊大叫甚至声嘶力竭?"想了一会儿之后,有一个学生答道:"由于我感到事情处理得不公平,所以我要让他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开心八爪鱼     
暗器物理老师做完实验后,看见一个学生低着头看小说,气得拿超粉笔向那位学生扱去,正中其头部。老师提问:"请你说说我刚才演示的是什么。"那位学生吃了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武侠小说,站起来说:"暗器,您刚才演示的是飞镖!"  相似文献   

16.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正>倾听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总会有学生抢着回答:"我、我、我,老师我,我要回答……"但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抢着回答的学生就会做小动作,不肯认真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在需分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还没有说完或说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问“老师好”时,老师都是怎样回答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部分学生,他们的回答令人震撼和深思,同时也在意料之中。学生甲:“老师冲我点点头,可能是老师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回答。”学生乙:“老师一点表情也没有,从我面前匆匆走过。这很伤我的自尊心,从此不再问这个老师好了。”学生丙:“‘你的成绩那么差,老师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今天在学校听不听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学生就像孙悟空一样再怎么灵活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玩劣捣蛋。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  相似文献   

20.
接新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叫起张君同学回答问题。这是一个眼睛不大、嘴唇略厚的小男孩,他不情愿地站起来,嘴里嗫嚅着,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倒是别的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我!”这样一来,他把头垂得更低了。我只好叫另外一个学生回答了刚才的问题。下课了,我走到他座位旁,悄悄地问:“你不会我提的那个问题吗?”他摇摇头,低声说:“我害怕。”“怕什么?”还没等他说话,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抢着说:“老师,他特胆小。他以前回答问题也这样。”渐渐地,我还发现课间他总爱一个人远远地看别人玩,全然没有儿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