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②见而哂③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  相似文献   

2.
文言趣读     
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方法)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道也。”农夫曰:“非耕之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据《浑然子》改写)  相似文献   

3.
水牛阿勇耕了一天的田,农夫才把他放到山坡上吃草。阿勇又累又饿,低着头,风卷残云般见什么吃什么。“你不能吃我!”一声尖叫,使得阿勇镰刀一般的舌头忽然打住了。阿勇四下看了看,没人啊?只有眼前一株长得生气勃勃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一、古文助读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习》2003年第5期有这样一道选择题:《齐民要术》中“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张?A.因地种植B.适时耕作C.注重兴修水利D.讲究耕作方法文章中把答案确定为D,我认为还值得商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共十卷92篇。此题中的“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出自卷端的“杂说”:“……。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虽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  相似文献   

6.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农夫正驾着两头牛在犁地。有人路过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在一旁吃草,农夫才附在那人的耳边低声说:“边上那头牛更棒些。”那人更奇怪,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回答:“牛虽然是畜类,心是和人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  相似文献   

8.
从前,一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9.
从前,一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1.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从前,一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农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旧石器时代“刀耕火种”的“火耕”阶段;二是新石器时代“石器锄耕”的“耜耕”阶段:三是铁器时代的“铁犁牛耕”阶段。“铁犁牛耕”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是古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是古代人类把冶铁技术、畜力资源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标志,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他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边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我告诉你吧,最边上的那头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为何用这么小的声音说呢?”农夫答道:“牛虽是牲畜,但心和人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两个农夫     
徐明 《双语学习》2013,(11):18-19
有一次,两个农夫正擦身而过,他们的雪橇钩在了一起。一个农夫嚷道:“给我让路,我要尽快赶到城里去哩!”另一个农夫说:“你给我让路,我得尽快赶回家去哩!”  相似文献   

16.
记得曾看到这样一则历史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瞧见一位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田里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才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右边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是奇隆,问道:“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或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  相似文献   

17.
顾勤 《新高考》2008,(2):23-25
一、考点梳理 (一)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与成熟——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或:火耕)方式。2.距今七八千年前进人“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首次明确肯定孙中山的“耕有其田”是与农民革命相结合的土地革命纲领;指明“平均地权”与“耕有其田”性质不同;前主张土地改良,后提倡土地革命;批评陈伯达否认“耕有其田”是土地革命主张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9.
释“锄耰”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对《过秦论》中“锄耰”的解释是“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笔者认为这个解释不妥,“锄耰”应是两种农具。先说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锄草翻地的农具”,《辞海》的解释是“一种手工农具,用于中耕、锄草、培土、间苗等”。锄作为一种手工农具很早就出现了。《国语·齐语》中说:“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可见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很好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句中的“来归解释未成定论,中学课文也未加注释。查有关资料,有的注释为:“来归,即归来,主语是耕者,锄者……耕田锄地的人们回来以后彼此抱怨活干少了,因为只顾贪看罗敷而耽误了劳作”(电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