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球类教学中体能化设计1.学习准备兼体能。无论是一般性准备练习还是专项性准备练习,都应让学生动起来。如,在球类技能学习前,要设计密度较大,强度适中,对主学技能有帮助,且兼顾好学生体能发展的准备练习。再如,设计一套有"运、传、投、移"等篮球基本技术的球操,进行"影子运球"游戏(追着别人的影子运球),进行"足球弹珠"(将自己的球踢出去碰对手的球),这些练习,既起到了  相似文献   

2.
于学岭 《新体育》2012,(11):106-106
刘荣耀用720多年时间将国内开展的奥运、非奥运、少数民族等球类项目的比赛用球全部收齐,每个球上都由权威人士签名,并附上项目的起源和说明,为中国体育收藏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3.
“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编目分类等方法,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项群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参考,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成球类、武术类、舞戏类等九大类.并对项目编制"民族代码+运动类型代码+项目序号"的编号,进行文化编目,构建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电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领会教学法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会教学法在球类教学中的应用,是更新教学法的一种改革尝试,是为了克服人们长期沿袭的"技能教学法"种种弊端而提出的,它的特点在于能从球类运动的整体的特性来审视球类的素材.对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三门球作为一项新兴的球类竞技项目,遵循其"游戏-半竞技-竞技"的发展演变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潜心进行研究、推广和实施,是确保球类游戏得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最终成为能够独树一帜的特色体育项目的必由之路。三门球运动之所以能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课标》中,之所以能在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中得到开展,三门球研制者坚持走的是一条不沽名钓誉、不急功近利的脚踏实地之路,始终将三门球这一成果转化于服务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7.
<正>对抗性球类项目是需要双方在同一块场地上进行攻守对抗,根据各自的战略争夺球权,并对球进行控制,竞争激烈而富有刺激性,观赏性强。根据球类对抗性项目这样的特征,在构建《篮球:简单战术及运用单元》时采取了以下的步骤。一、教什么贾齐[1]在论述教什么时说道:"教什么中的什么则可以解释为内含于那些被展示、被呈现、被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中蕴含的关系。"为此从《篮球:简单战术与运用单元》可以认为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套路"练习的概念 所谓"套路"练习是指按照现成的动作模式或模式组合而进行的动作过程.在乒乓球练习过程中,每一个技术都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几个动作的组合、连串,如发球技术,是由准备姿势(选位)、引拍、迎球挥拍、球拍触球、随势挥拍、还原等几个动作的连串,把这一简单的连成串的动作就叫做基本套路.由于技术形式不同,又可分不同类型的基本套路,如发球类、挡球类、攻球类等等.  相似文献   

9.
G840.9,G812.4 9701490汉画中球类活动形式研究=Forms of ballgame activities in drawings of the Han Dy-nasty[刊,中]/崔乐泉//体育科学.—1996,16(5).—22—26图7参12(XG)汉朝//球类活动//娱乐//蹴鞠//竿球//旋球//舞球导引//健身  相似文献   

10.
女篮运动员“球重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球重感”是指球类运动员对球的重量的知觉所达到的精确分化程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揭示,“球感”在球类项目中有重要作用,它是运动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是争取胜利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优秀运动员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球感”是一种复合知觉,其特点在于运动员能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达到极为精确的分化程度。运动员要获得高度发展的“球感”,良好的“球重感”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画中有关球类活动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汉画中反映出的球类运动形式分为蹴鞠、旋球、竿球和舞球导引4类。认为,基本功和技巧性的精深发挥、较强的娱乐性和竞赛性、多样的运动形式以及医疗健身特征是上述球类活动所反映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泰国的球类运动与人们熟知的球类大不相同,其中最具特色的要属藤球运动。藤球在泰文内叫“塔克罗”,(Takraw),由8至10根藤条绞合一体,编织而成。球的直径少于16英时,重约150—200克。为了增强球的柔韧性和弹性,球得放在阳光下暴晒数日或涂抹上椰子油。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有球类(三大球)教学加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当完成球类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充满着乐趣,以提高练习质量。笔者总结了常用的七种过球练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并非杜撰     
这是一组有趣的小电影: 守门员在迎战射门……接球……踢出……再迎战……好,接球……反复几次以后……啊!这是什么球?……哇,是裁判! 真有趣,裁判先生竟成了球类!裁判挨打是经常的事,最近从电视中还看到一位裁判被推倒地,但被人当球踢还是新鲜事,守门员接到这样的“球”也够新鲜的了。是否说这些都是漫画家的杜撰、胡诌一气?不,我认为画家的艺术虚构是来自生活的。哪怕他没有如实反映生活,仅是从生活中得到了某种启示虚构出来的作品那也还是来自生活的。当然不能在生活中去一一求证,不过这幅画中的情节却可在一条消息中得到证实。请看:“1962年的一天,捷克斯  相似文献   

15.
<正>球类体育课中有教师、学生、球3个要素,存在4个主要关系(图1)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关系左右教学质量,教师—球关系衡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学生—球关系体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兴趣培养与练习质量提升,学生—学生关系决定团队协作效果,他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本次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小学五年级《篮球:移动+传接球》教材1个单元5个片断、2节常规课和1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现场展示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妥  相似文献   

16.
球类专选课"联赛制"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学生上体育课的本质需要出发,以"游戏精神"为指导,在球类专项课中实行"联赛制"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球类的热爱,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有球类(三大球)教学加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当完成球类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充满着乐趣,以提高练习质量。笔者总结了常用的七种过球练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高抬腿跑过球练习 目的:提高腿部力量,培养跑的节奏感。 方法:把球间隔一定距离排列成直线,学生面对球直线,以高抬腿跑过球。 2.单脚跳过球练习 目的:提高腿部力量。 方法:把球间隔一定距离排列成直线,学生以单脚跳从球的正上方跳过,连续跳跃。一轮后换另一脚进行单脚跳。 3.双脚跳过球练习 目的:提高腿部力量。 方法:把…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1995,(1)
广岛中国亚运军团之辉煌世人共睹,然而,我们也无法掩盖球类项目滑坡的事实。“一球牵动万人心”,广大球迷不禁要问:球类项目到底怎么了?有何良方医治?为此,本刊特地请来了几位去年“战斗”在第一线的体育记者座谈,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球类活动中,有一种无论从运动方式,还是从规则上,都与现代西方的高尔夫相类似的运动项目,这就是捶丸。捶丸,以字解意,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足球、篮球、橄榄球等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原训练对球类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骨骼肌的工作能力有负面影响,地心引力的下降、空气密度的减少也会影响动作技能及球感。而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exercisehigh-training low,HiHiLo)不仅能够达到提高机体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目的,并且由于是在平原训练,运动员的球感、技能不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高该类项目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