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接受资助后缺少感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然而,他们缺少感恩意识的部分原因在于资助方式不当。资助方式具有道德性,是激发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前提条件。资助者不应因个别贫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就对所有贫困生的资助附加条件。有些资助方式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而非"道德关系";影响了受助者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受助者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因此,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资助者在资助时不应强求受助者的个人回报;应根据受助者的贫困程度而非学习成绩来进行资助;应通过公益机构或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来进行资助。  相似文献   

2.
黄洁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103-105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部分贫困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经济资助,但同时在贫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文章分别从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方面分析造成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高校要通过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关怀、宣传感恩文化、打造感恩教育平台、改善贫困生资助工作、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来促进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徐静 《教育与职业》2013,(13):44-45
高校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应有之义,此举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工作,且有利于优化贫困生资助机制,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帮助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贫困生感恩心理的现状及缺失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就如何对贫困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与引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展 《教书育人》2013,(3):47-49
当前,我国己形成"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多元化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格局,"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目标得以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是否能够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感恩传统和张扬感恩文化,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英汉字典》给出的解释是"乐于  相似文献   

6.
李晨 《华章》2010,(10)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强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的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大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欣 《文教资料》2010,(28):219-220
伴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加大,但一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的情况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贫困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并着重从高校角度分析了如何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在国家、社会、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的现象。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等途径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忽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很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的人格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感恩,高校贫困生的首堂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国家相关助学政策和社会开展的各项助学活动入手,阐述现今高校贫困生在接受国家和社会资助后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分析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并初探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方法研究以及教育应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幅度的增加,贫困生感恩教育也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生的健康心理,促进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对高校如何加强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济困育人工作中责任教育的缺位、受助者主体意识的消解及助学激励约束机制的苍白,导致了受助者责任感与责任行为的缺失。贫困生作为一种社会弱势群体而存在,但是他们在享受道德权利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这是调节贫困生个体与助学整体利益的必然要求。为此,济困育人工作应以学会关心为目标,以有偿资助为导向,以感恩教育为重点,以诚信教育为核心,以道德义务为约束,有效地展开贫困生的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贫困生感恩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较快地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地增长,贫困生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中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国家、学校和社会为了他们能够完成学业,给予了很大的资助。但是"90后"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其特殊性,有部分贫困生在接受各种资助的同时,却未怀抱感恩之情,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出现了许多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应及时引导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5.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喝水不忘挖井人",说的都是感恩之情,每一个幸福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是目前高校贫困生不感恩、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感恩能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贫困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状况与个体、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资助环节有关。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要以感恩意识和感恩表达能力同步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感恩国家为重点内容,以资助工作各环节为重要抓手,应建立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是目前高校贫困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加强时其精神资助。笔者通过对我院贫困生二年的研究,探索出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有机整合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高校贫困生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机制;不同年级贫困生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力度不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贫困生创造"精神解困"的环境,以期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解析为重点,结合当下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和运用贫困生资助活动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策略为主要依据,从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理、实施感恩教育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贫困生资助活动在感恩教育中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帮扶上,而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力度不够,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贫困生中推行感恩教育可以弥补资助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完善资助体系的教育功能,维护资助体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种类逐年增多,也出现了诸如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突出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感恩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目的是通过论述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分析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贫困生感恩教育措施,为学校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