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10,(11):94-94
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和创新地使用"围脖",是我们面对新兴传播技术时所应采用的主要策略。针对西南干旱,在"脖友"杜子健的倡导下,3月28日晚,一场全部由"脖友"自发组织参与的《赈旱2010微博网友义演》大型晚会在三里屯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2010,(2):5-5
博客的缩微版——微博客,也称一句话博客,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如今,微博客在中国有了个昵称——“围脖”。和普通博客一样,“脖主”可以在微博里抒情闲侃、分享照片,只是,每次不能超过140个字或一张图片。同时,微博还能通过MSN、QQ、GTALK、手机等通讯工具,随时随地想说就说。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南干早,在"脖友"杜子健的倡导下,3月28日晚,一场全部由"脖友"自发组织参与的<赈旱2010微博网友义演>大型晚会在三里屯SOHO举行.虚拟社区里形成的舆论意见(一条不到140字的"围脖")竟然在现实社会里实现,新兴传播技术的能量之大,实在令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社交网站的新宠,也成为了四大门户网站比拼人气的新的撒手锏。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现象,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微博的功能与其受"脖友"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5.
微博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大放异彩,以至于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见面问候是:今天,你"围脖"了吗?如果说,去年两会微博还仅是"小试牛刀",那么,在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微博已经展露"风生水起"的耀眼光芒。"微观两会",不仅是全国亿万网友的流行,也在无形中推动着新媒体介入重大主题报道的进程与深度,推动着重大主题报道方式的变革。笔者仅以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对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的介入及其影响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雪莎 《新闻前哨》2011,(11):76-77
2006年3月Twitter.com上线以来,作为web2.0时代的代表性产物的微博便成为了传媒界的宠儿,一诞生就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至2011年6月,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就达到1.95亿。毋庸置疑,微博已经成为继网络论坛、博客、跟帖这三者之后,  相似文献   

7.
从博客到微博,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微博是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围脖".发微博叫织"围脖",形象又有趣.微博的影响力,大有赶超传统媒体的趋势.媒体如何办好官方微博,如何更好地利用微博为自己服务,扩大官方微博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粉丝",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是当下媒体人应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静 《新闻窗》2011,(4):89-90
140字的限制将普通人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这就是微博客。微博,被一致认为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它的出现,使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多了更多乐趣,  相似文献   

9.
微博预测     
《青年记者》2009,(21):53-55
主持人的话:目前,新浪微博正在火热内测中.这让今年七八月份饭否等微博客网站“先烈”们纷纷倒下后。颇感失落的“脖友”们感到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0.
李啟东 《新闻窗》2011,(3):67-67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究竟什么是微博?微博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中国,2009年8月,借助网站平台及名人资源优势,新浪加入微博领域,而进入2010年,腾讯、网易、搜狐,甚至连人民网也相继投入到微博的战火中来,一时间,"微博"成为网络的最热门名词。  相似文献   

11.
个人观点只有对本土市场的深刻了解,找到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方能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围。元旦在家"围脖",看到TCL董事长李东生先生也在新年开脖了,他在第三篇微博中写道:"TCL30周年感慨良多。去年最后一天在家里,回顾了企业这30年的沟沟坎坎。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江西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换届大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信息传播手段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转换的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改革报道形式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13.
邹浩 《新闻前哨》2011,(3):49-50
"今天你微博了吗?"岁末寒冬,体育老编老记们经常互致问候。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在被子里、在上班路上、在办公室,通过手机、ipad、电脑辛勤地编织着"围脖"。广州亚运会后,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微博革命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围脖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时尚。围脖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爱。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5.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即微博客,源自于英文单词microblog,又被称为"围脖".作为Web2.0的产物,微博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但单篇的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国内通常为140个汉字),使用户能够通过微博融合的多种渠道(包括网页、手机、即时通讯、博客、SNS社区、论坛等)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具有内容碎片化、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媒体微博利用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月 《青年记者》2010,(11):62-62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多于140字进行信息发布,并实现即时评论、转发。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9月之交,新浪微博登台内测,让今天你围脖了吗成了2009年岁末最流行的问候语。新浪采用做火博客的同样方式,短时间内招揽了大批名人,使其微博人气直线上升。天天跟媒体打交道的大众出版社,是出版圈最早接触了解微博的。一开始,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以微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是我国微博的发展年,一时之间,"围脖"红遍大江南北。微博作为网络公民新闻的一个平台,对公民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徐帆 《视听界》2010,(3):72-74
引言:电视的主体性与"中国模式" "戴着围脖,看东方卫视春晚直播"——虎年大年初一,在新浪微博首页的显著位置,这则广告传递的信息及其呈现的趋势,正好应和了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2010年初所说的,"(广电部门)要打破传统节目生产方式,更好地汇聚网民力量、依靠网民智慧"。  相似文献   

20.
"你开通微博了吗?快点关注我!"这句话已经成为时下的流行语。微博,就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继博客之后的全新的信息平台,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