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村民自治发展的原则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为主要原则和重要特征的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创造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是对社会主义自治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村民自治的精神实质,村民自治的发展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民主自治原则、民众认同原则、绩效原则等。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体制的变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决定,民主化、制度化将构成未来村民自治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农民的民主,民主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村民自治得到法律的确认不仅是指农村民主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而且应当包括民主法制在农村社会实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可见,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化建设得以实现的基本构成条件。一、村民自治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一种农村基层政治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就如何完善村民基层民主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标志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加强农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当前,民主参与的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制度缺失、农民素质文化偏低和政治参与能力不够高等等。因此,要发展民主参与,就必须完善民主参与的相关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稳定和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时,农村基层政治制度的完善又制约着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若将土地流转制度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结合起来思考,在当前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的组织作用和制度优势,保障土地流转合法有序开展和农民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广大农村实行的一种最基层的民主政治制度,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要以民主、法治、公平等政治价值目标引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之保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基层民主的发展是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重点。而村民自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层民主制度,它的发展与完善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宏伟目标息息相关。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村民自治的异化即“村官自治”现象,该种现象与我国扩大基层民主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本文从农村宗族组织、广大村民政治参与、以及村务公开几个方面,分析“村官自治”产生及存在的原因,进而分析出遏制村官自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10多年的实践表明,民主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属性,这一属性从根本上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发展形态,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属性具体表现为:以基层民主化为制度目标,以“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制度内容,为代议制民主形式为制度原则,以村治法理化为制度结果,村民自治制度以民主为取向的发展,既包括了形式化的民主,也包括了实质性的民主;既包括了程序性的民主,也包括了结果性的民主,因此,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属性,是评判和考量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前期阶段社会绩效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村民自治,作为村民自治基础的村委会选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在现行的村委会选举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此,党和政府要统筹考虑,全盘规划,从宏观制度层面对村民自治特别是村委会直选进行引导,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的兴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民主政治的一个缩影,是邓小平民主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农村的一次成功实践。村民自治易于操作,便于实行,使亿万农民由此得到最实际的民主训练,不仅推动了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而且为城市民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和国家加大推进基层民主的力度 ,人们日益关注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 ,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中 ,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 ,对于这场在中国农村兴起的广大农民参与的民主实践 ,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这时 ,我们看到了王仲田和詹成付主编的《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一书。对于想了解和研究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人士来说 ,这是一本及时的好书。在 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村民自治制度 ,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治理模式,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主要政治载体。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和推广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这一治理模式在现实中也出现诸如村支两委关系矛盾、农民民主法律意识不高、村委会成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仍然需要从法律体系上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从农民主体的素质提升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需要国家、社会、广大村民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努力,使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形成善治结构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是在我国逐步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的政策下建立的。村民自治使得民主理念和民主规则在农村得到推广。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改革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改革历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实难题,其中村务、财务公开是一个大问题。村干部怎样得到村民的信任,如何体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改革的首要目标。文本以五合章为案例,分析了五合章成功之处以及无法继续的原因,并对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机制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针对我国农村村民在民主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理性思考,提出健全民主监督体制是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民主法治意识是内在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基本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改革减缓之后,中国的政治改革阵地向基层转移,在广大农村发展起了村民自治的民主形式,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村民自治走向何方?村民自治为什么目前陷入低迷状态?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答。从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来看,一种观点认为其在衰落的同时走向农村社区自治;另一种观点认为村民自治并没有衰落,只是缺乏有效实现方式而已。但从最新的经验出发我们会发现,村民自治一直备受诟病而且举步不前的原因在于其治理的组织单元过大,而治理单元的细化和下沉,小社区自治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优势在于对现有村民自治条件下无法解决的公共服务、集体发展、社会秩序、社会关联和民主权利等方面的难题的化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因为治理单元小、集体行动易于达成、利益关联密切和激励及时有效等特点,在农民组织化、农民公共利益和农民公共生活的创建等方面都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建设,农村普法初见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农村事务管理中"人治"的色彩依然比较浓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还很不规范;村务公开的质量有待提高;农村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强化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必须进一步弱化村委会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服务职能;加大农村民主法治的普法和教育力度,增强干群的依法办事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构建、畅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强化基层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发展使村民自治不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村民及村委会的自治权不能得到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由于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乡村边界不明职责不清、以及农村黑恶势力及宗族势力的入侵,都使村民自治受到影响和破坏。直面自治困境,探讨、完善村民自治的若干可选择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大力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对村民自治的监督;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发挥人民群众发展基层民主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现实状况却与民主构想相悖。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省Y村村民自治的过程,发现作为村民自治发展较快的村庄,Y村村民自治中存在一些问题:村委会选举中家族势力渗透、民主决策中农民失利、村民无力管理村庄事务,需要从三方面完善村民自治:合理引导家族势力的影响、提高农民民主参与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更离不开农村社会主体——农民这个主体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性,某种程度上,正是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农民产生了强烈的民主诉求,才使村民自治在农村得以蓬勃发展。当然在某些地方,村民自治仍然是作为国家发起的一项“强制性变迁”的运动,即它基本上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进入乡村社会的。在这个进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1982年《宪法》首次提出“村民自治”这一概念,到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民自治”的性质及职责,自此就确定了村民自治这一基本政策,也逐步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自治性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又存在滞后性,导致现实中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民自治以及村委会角色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的效率、进一步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结合,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