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龚兵 《陕西教育》2006,(3):44-45
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考核的耐力性项目。激发学生对中距离跑运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耐力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刚进行练习时,有的学生开始跑得过快,想充当“英雄”。但跑至300-500米时,便事与愿违,多数是半途而废而成“狗熊”,一旦在中距离跑的训练中出现“极点”现象就心中恐慌。加之有的学生的无所谓态度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难以保证,学生的中距离跑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殖”向来是中国人羞于启齿的话题,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把它设计为七年级第二学期开篇的第二节,而且“赤裸裸地”用彩图画了出来(这是教材的一大进步)。见到课本逼真的“裸体”彩图,学生的反应常常是回避或窃笑。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正常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一反过去让学生自学、教师自己逃避这一教学课题的做法,大胆组织学生与教材、与学生和与教师进行对话,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课”作为职业艺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注重“近”,“活”,“美”,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挖掘教材中的五育融合要素,是“创享语文”践行“五育”融合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从自然、个人、人际、社会四大领域挖掘小语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可依托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分析判断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体育要素,安排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心得体会,激发体育兴趣;从插图美、内容美、语言美等角度挖掘小语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劳动要素清单和劳动教育重点,探索语文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孙盛  吕赟 《广东教育》2006,(1):26-2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6.
“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学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现取“找规律”课例的教学片断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提倡体育课的“教”与“玩”的有机结合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竞技运动教材化”理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竞技运动教材化”进行认识,归纳出适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内容要坚持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处理这样几个关系: 一、“课课练”与教材内容要求的关系要做到身体素质“课课练”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课课练”与基本教材内容的关系,做到“课课练”与基本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为主要教材服务。我在三年级教学短跑时,发现不少学生步频不够理想,我就采用高抬腿跑、原地后踢跑、后蹬跑等,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次数,这样做既抓住教材实际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又抓住学生实际,发展学生短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耐久跑是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同时,又是一项单调、枯燥无味、比较艰苦的运动项目。如何改变耐久跑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发怵”的情况,我尝试了新颖有趣的“趣味教学法”,同行们不妨试一试: 一、“趣味”变速跑 练习时跑的速度不断变化,即快速与慢速跑(各种走跑)交替进行。根据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