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论文遵循文献学的方法。以我们对《史》《汉》进行了详细比勘之后得到的材料为根据,对于《史》《汉》在体例、史料、文字、叙事、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从史学著作内部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环境对史家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对于产生《史》《汉》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析。第一章:由于《史》《汉》比较在历史上是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课题。自二史产生以来至今,关于它们的比较研究的成果很多。本章对这些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以明确本文的研究起点以及研究任务。第二章:本章是关于《史》《汉》编纂体例的比较研究。《史》是纪传体的开创之作,《汉》继承了这一体例,在细节上做了不少变更,如删去了“世家”一体,开拓了“书志”的  相似文献   

2.
周怡  苗艳丽 《新闻界》2006,(1):100-101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的报刊是我国军队报刊中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水平最为突出的。据统计,1947年。在军中团一级的报纸就达50余种之多。这样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办报环境,华东军区的新闻工作和舆论宣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外.1947年2月新华社在华东野战军中建立了新华分社、支社系统。在中央级新闻媒介和地方军区内部媒介的互动过程中,全军区的新闻工作在部队的“军事任务”和“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儒俊  李菁 《东南传播》2011,(11):122-124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它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展现了其“别是一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花间词的创作和传播与花间词自身的特征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合力才形成了花间词独特的个性,也使得花间词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5.
不断加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本文根据1990年至2014年《人民日报》中环境新闻报道的数据统计,对《人民日报》这25年内对环境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报道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曾弘毅 《大观周刊》2012,(46):396-396,381
近日.我将自己化身为哲学爱好者.有幸拜读柏拉图的作品——《斐多》,由于才疏学浅,我没能读懂原著,选的是杨绛老先生的译本,符合自己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青 《大观周刊》2011,(29):70-71
沈从文的《萧萧》和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描写了两位在不该怀孕时怀孕的女性,在事情不能隐瞒的时候,两位都曾经纠结恐惧过,然而却因为各自性格与周围环境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结局。萧萧最后在周围人的原谅中活了下去,而纳斯焦娜却在大家的逼迫下走上了绝路。本文将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周围的环境以及作者本身的人生态度去探究两位遭遇相似的女子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8.
简超辉 《新闻世界》2014,(8):260-261
大多数电影人都对时间叙事较为重视,对电影中空间环境的视觉表意系统却不够重视,只是简单的把空间环境作为背景、衬托人物的性格。其实它不仅能够使影片情景交融,还能够传递某种隐喻,丰富影片文本的潜在意象,影片《二次曝光》通过空间造型、道具使用表现了它的视觉意象。  相似文献   

9.
当我手捧着还散发油墨馨香的<环境艺术新视野丛书>时,我内心升腾起难以言状的兴奋和自豪,这套书毕竟倾注了我近一年的心血啊!  相似文献   

10.
彭正媛 《新闻世界》2011,(4):190-191
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在近一个世纪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舆论悬在虚空的社会图景,其深具洞察力的见解和前瞻性的思考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经典,从社会和传播环境、传播者和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有幸发现悬在虚空的舆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正在一步步走向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中图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图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做一本成功杂志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次,人头马品牌公关总监提出了这个问题.有时候恰恰是最简单的问题最能击中要害.一刀杀进来,切中核心.杂志的成功要素固然少不了市场环境啦、定位啦、传媒战略啦、良好团队啦之类,但我想这位总监不期望听到这些.  相似文献   

13.
《象语者》     
《全国新书目》2021,(2):46-47
本书讲述了致力于动物保护、保护世界濒危物种的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劳伦斯·安东尼曾被要求保护一群"爱惹麻烦"的野生大象,如果他不接收、保护它们,它们就会被杀死。为了挽救这群野生大象的生命,安东尼接纳了它们。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跟随象群、与象群交谈。他与象群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接近到信任的过程,他保护象群的同时,象群也让安东尼了解了生活、忠诚、爱、饶恕、自由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秦云 《大观周刊》2011,(41):12-13
在现当代文学中,“地主”这一形象的塑造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单纯是政治形态与主流话语的影响,更多的在于文学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创作者和读者对文学理解与接受的不同,这种变化表明了文学创作正逐渐向自身回归。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6,(9):100-100
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加明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化时期形成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标志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王朝阳 《新闻世界》2013,(5):236-237
本文以"神九飞天"为话题,选取《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为样本,使用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得出两者均走"政府路线"(宏观叙事),但前者更重议题性报道等特点。本文试在比较中分析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并谈谈我们如何应对外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陈虹  聂德芸 《视听界》2007,(4):7-69
电视谈话节目(脱口秀)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相当成熟。如今脱口秀已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反映美国生活的一面镜子。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有十多年了,虽起步较晚,也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向国外优秀节目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观众的收视特征,适应中国的媒体环境,发挥主持人自身的特色。本文选择了美国名牌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与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两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从开播背景、受众定位、节目形态、主持人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世界广播电视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谈到“我国对外广播电视研究须抓紧的几个问题”时指出,就我国对外广电研究工作的需要和目前现状来看.必须抓紧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媒介将城市景观与人物活动抽象编码成符号,交由接受者解读,并对接受者造成影响。《新周刊》作为中国很早做城市报道的大众媒介,在构建自己的"城市话语"体系中形成了自我标榜的人性城市观。  相似文献   

20.
耶丹 《今传媒》2016,(3):127-128
美国新闻"扒粪运动"时期的黑幕揭发小说《屠场》,在美国新闻与文学史上影响重大,小说的成功很大因素在于其独特的环境塑造,小说通过绝对客观的环境描述,反映了转型期美国社会矛盾的尖锐以及工业化下人的异化与人性的回归.本文从三个角度试对小说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