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当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中学教学存在一个重大弊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甚理解,没有把学到的知识与个人经验和社会生活形成联系,只为考试而学习。理解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规定:"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第12期刊登了聂幼犁先生《选择题之偏———知识的游离》一文,文章认为游离于历史学科之外的偏题"不仅降低考试的效度和信度,使考试丧失公信力,而  相似文献   

3.
中学《社会》是一门新创设的综合文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叙述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从社会学的视角吸收史地学科和其他有关我国国情方面的必要的知识内容,它改变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内容过细过专的状况,突破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的专业界限和知识体系,它和现有的历史地理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中学《社会》学科的知识面广。 中学《社会》和中学《历史》这两门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中学《社会》与历史学科明显不同的是涉及的面广,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大。以中学《社  相似文献   

4.
一、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特殊地位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具有与中学其它年级历史教学不同的特点和作用.1.《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科考试说明》是指导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基本依据和权威性文件.《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围绕考试目标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选拔人才.高考历史科在考查考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学科能力.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增强选拔意识.  相似文献   

5.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在建立素质教育体制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等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指教。一、应试教育制约了历史学科教学功能与活力的发挥第一,在历史学科功能的发挥方面。中学历史学科所担负的三项任务,即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实际上后两项已经被弱化,由于考试基本上只能检验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考试导向的体制下,教师自然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历史学科的新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观念的陈旧、知识的老化、方法的呆板问题,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就迫切需要中学历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实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以赶上历史学科改革发展步伐。中学历史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修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一)通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通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学习通史主要是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上的主要现象、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断代史和国别史。在学习通史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断代史和国别史,它…  相似文献   

7.
郑玉雪 《考试周刊》2013,(67):145-146
<正>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呈现出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低端倾向,将历史教育庸俗化,师生以应试为目的,以死记硬背为学法,以为只要记住一大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名词就可应付考试,考试结束,知识也就忘光了,从而使社会上产生了"历史教育无用论"与"历史教育危机论";另一种是高端倾向,将历史知识神圣化,高深化,宣扬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是学者们在象牙塔中研究出来的高深莫测的东西,人为割裂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将历史教育成人化,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变成"囫囵吞枣",产生中学不适合搞历史教育的论调。  相似文献   

8.
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加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2008年1月11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意味着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和考试中.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考生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应走综合或学科整合之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高考实行综合科目考试,迎合了现代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克服了传统教育划科为牢、学科精化,而忽视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弊端,有利于促进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它不仅仅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和内容的改革,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包括中学历史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广东省2000年综合科考试的精神,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即将推开的这一考试,目标是考查考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试图通过684份试卷的定量分析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数据,也为试卷的命题者提供一些反馈信息。对于关注中学历史教学状况的史学界和其它社会人士来说,本报告提供的数据或有助于了解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状况以及考试命题的情况,以便他们对进行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发表意见。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今年本市报考文科(文史和外语两类)的10800名考生参加了历史科的考试,全部试卷按考场分订成494本。报告者在抽样中考虑到了市区和郊区,文史类和外语类的兼顾,共抽样调查了试卷32本684份(占总数的6%),其中市区20本(文史类15本,外语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题(新科目组),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吸取了前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试题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并重,更强调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更强调知识的内涵,更强调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历史知识、理论观点的运用,注重考查学习历史的潜能,突出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改革起了更明确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和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和科研成果 ,促进历史教学改革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推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和《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决定于 2 0 0 0年举办“首届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一、评选范围全国各地的教育厅、局 (教委 )教研员 ,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中师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的历史教师所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均可参与评选。论文内容可涉及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诸如教材研究 ,复习辅导及考试研究 ,教学方法研究 ,教具与教学技术研究 ,…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命题组依据《教纲》和《考纲》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能力”的要求,使考试改革迈出了艰难曲折而颇有成效的一步、根据有关材料统计,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可直接从教材知识得分值为44%左右,而依靠历史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得分率则占56%。这就告示我们:高考历史考试改革的步子将继续沿着这条路子稳慎中前进;它给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吹来了春风,也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在教改探索中要更新观念,坚持基础教学和理论教学,拓宽思维方法,成功之路将迎你而来。一、历史知识教学不容忽…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问题》2001,(3):64-64
为了总结和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和科研成果 ,促进历史教学改革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推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和《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决定于 2 0 0 1年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一、评选范围全国各地的教育厅、局 (教委 )教研员 ,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中师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的历史教师所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均可参与评选。论文内容可涉及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诸如教材研究 ,复习辅导及考试研究 ,教学方法研究 ,教具与教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学的历史课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了解历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根据历史知识的有借鉴性的特点,因此要求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联系现今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思想)实际。这是历史教学实现其德育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学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大量引入近代科学知识,并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学校教学之中,建立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  相似文献   

17.
1999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部分与往年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增加了文化史内容就是明显的一例。可以这么说,由于中学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经济和政治内容、轻文化内容的倾向,而且多年来高考历史也不考查世界文化史方面的内容,故世界文化史部分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试图根据今年的《考试说明》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新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对世界文化史教学和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第一,要全面、系统地把握《考试说明肿涉及到世界近代现代史文化部分的考试内容。《考试说…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历史教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淘汰机制,考试则是选拔或者淘汰的手段,而且几乎是唯一手段。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这就必然造成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只教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而学生为提高"学习效率"只学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历史学科教育功能与活力的正常发挥,其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社会》课是一门新创设的综合文科。该学科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应用性强。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及社会诸方面的许多知识,而且还要应用学科的知识去分析、认识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方面下功夫,我们对开卷考试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考试,不仅是检测教与学效果的手段,而且也是学生深入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