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坝子,川西民俗节日呈现出凡俗化、生活化、娱乐化、多样化的特色,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不同川西传统的民俗节日各自有哪些民俗民风?这些民俗民风中又有哪些资源是有益的,能为幼儿教育利用?应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相似文献   

3.
瑞丰 《初中生辅导》2006,(19):88-89
今年初夏,我去成都游览了一次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名胜之地,因此,它与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齐名.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难点、聚焦教育冲突的重点、化解教育矛盾的焦点、关切教育公平的痛点,既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名校集团"出场"的起点和归宿.将教育公平正义与成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解决和实现成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择校"等问题.名校集团既是教育公平正义理论与成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现实选择,也是快速促进成都教育公平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坝子,川西民俗节日呈现出凡俗化、生活化、娱乐化、多样化的特色,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不同川西传统的民俗节日各自有哪些民俗民风?这些民俗民风中又有哪些资源是有益的,能为幼儿教育利用?应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艺常常与一定的民俗相联系,是特定的生活方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审美娱乐价值,而且具有实用功能。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民俗和民间文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消失,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生态民俗、民间文艺在走向濒危境地的同时,其中一部分却因与消费文化、旅游经济的联姻而暂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面貌,只是这种联姻也使得许多原生态的民俗、民间文艺渐渐失去了其原有意义,变为一种商业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7.
崔冠华 《现代语文》2006,(6):123-124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明的历史古国,民族风俗丰富。这些风俗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崇拜信仰、制度观念,也折射出了古人们的理想、愿望和深层心理。所以,我们在审视民俗化时,不仅要挖掘出民俗化的形式中所蕴含着的古老化之根;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辨证的眼光从民俗化的心理着手,挖掘民俗形成的历史原因,掌握其对当前所造成的影响,批判性地继承民俗化传统。下面我以我国民间风俗之一——祭灶为例,谈谈祭灶这一民俗化中所反映的实用性功利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下,越来越多的符号作为一种符号资本抢占了各个市场。本文试通过对民族民俗符号在历史中的时间性分析、在民俗生活中的空间性分析及对成都民俗仿古街“锦里”的个案分析,以说明民族民俗符号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时代作为一种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目前越来越高涨的“文化多样性”的呼声中和文化产业的运作中具有明显优越于其他符号资本的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9.
“口彩”(吉祥话)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是谐音“口彩”;就其使用来说,可用于各种民俗场景。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的“中国“想象(包括“民俗“、“女性“、“功夫“想象)以极端视觉化和唯美化的方式,通过中国/西方、看/被看的二元结构,完成了从中国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同时,张艺谋的“中国“想象也传达出他自身(也是中国电影)的两难处境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