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行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要求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行政伦理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可以从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二个层面来进行,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是重塑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外部控制的手段主要是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伦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邦正 《华章》2007,(4):145-145
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行政文化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党和国家政府积极进行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而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反过来,又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兼顾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蕴含着对行政伦理的诸多诉求。本文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要的行政伦理诉求.即公平正义、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勤政为民,并认为应从行政人员个人、行政机关及制度保障三方面入手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其中,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艺术教育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努力构建和谐后勤科学推进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内涵和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8.
黄娟 《现代企业教育》2007,26(5X):161-16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创造的积极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并把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文明、书香、和谐校园是高等院校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要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然 《青海教育》2008,(12):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努力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宣传思想工作要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养文明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社会、人民等生活等六个方面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四大建设之一,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通过政府去实现,而行政理念作为影响甚至决定全部行政行为根本走向的思想前导,又必然成为在政府行政领域自觉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前提,注重和谐行政理念的建设与创新,使和谐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公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和谐社全,必须建立一套全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体系、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现实,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要论述的是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在社会领域中创造的积极成果和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提上重要日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