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雁 《文教资料》2013,(4):131-132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加大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之间的互动,既能有效提高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达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职业倦怠的内涵,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就如何缓解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进行了思考和研究,认为应从宏观、微观的维度来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地区高校18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连地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整体程度不高,处于中等略偏轻水平;(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显著;(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工龄差异显著,职业倦怠在工龄上的发展状况呈U型分布;(4)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婚姻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职业倦怠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汇聚在辅导员身上,造成辅导员身心俱疲从而引发职业倦怠,这将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队伍建设,本文通过对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和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这一问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的高发期。专职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关注研究这批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地方高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作为从业人员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行业。从职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从社会、学校、学生和辅导员自身等方面,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表现和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问卷测量和分析,深入研究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特点,进行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探索改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李超平翻译的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的中文译本量表,以南京高校238名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梳理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除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着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建立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有58.4%的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着手,提出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广东省内五所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应对策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职业倦怠调查表MBI-ES、MBI-GS,问卷调查针对300名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于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辅导员,博士学历、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较严重一些。结论: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高学历、高职称辅导员情况更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营造者和传播者,其职业倦怠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广东省8所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提升辅导员积极体验能力、发掘辅导员积极人格特质、营造辅导员积极心理契约环境,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人力资源管理(HRM)视角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在前人关于职业倦怠研究基础上,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假设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有11个。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支持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根据潜在变量路径系数提取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分别是高强度工作、学生对辅导员的不尊重程度、学校对思政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社会地位,冀望对以后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