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苯酚、甲醛为单体,水为分散介质,PVA1788为分散剂,甲苯、DOP、十八醇等为致孔剂,在NaOH催化条件下,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了多孔酚醛树脂微球,微球产率达86%.讨论了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对酚醛树脂微球产率、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混合致孔剂(甲苯分别于DOP、十八醇配伍)条件下的微球产率较高,形态规整且粒径均一;致孔剂总添加量在6 g时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2.
单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并对聚合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找出了最佳聚合条件,分别是单体浓度为45-50wt.%,AIBN浓度为3wt.%,分散剂PVP浓度1.5~2wt.%,分散介质醇水比为10: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微球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5μm且占合成微球质量比为95%以上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对反应产物洗涤前后的SEM电镜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分散剂PVP在反应过程中是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吸附在微球表面。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均一粒径PS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介质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单体浓度变化对PS微球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增大、反应温度升高、单体浓度增大都会使导致PS微球粒径增大及粒径分布加宽.  相似文献   

4.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I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考察了分散剂、致孔剂、吸附介质对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PAA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致孔剂甲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低孔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导致二次孔道发育,形成高渗网络导致注水效率低。针对E31高温高矿的油藏条件,研究出堵剂和d堵剂,即高温冻胶和耐高温聚合物微球。在压力指数决策技术指导下,开展区块整体调驱工艺。对计注6站中低于区块平均PI902.5值的注水井首先采用预交联颗粒和YG103酚醛树脂冻胶进行堵窜,然后采用聚合物微球进行深部调驱,措施实施后注水参数明显改善,累积增油8 293t,提高采收率5.43%。  相似文献   

6.
采用氨解结合乳化及热致相分离的技术来制备改性聚乳酸微球,通过浸泡法让卵磷脂包裹在改性微球上,进一步提高改性微球的亲水性。探讨了卵磷脂溶液的浓度、浸泡时间对改性微球形貌和亲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卵磷脂修饰改性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溶液的浓度为1%,浸泡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卵磷脂包裹均匀且亲水性得到了改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微球,结果表明卵磷脂已经成功接枝到改性微球上,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卵磷脂修饰后的改性微球亲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低孔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导致二次孔道发育.形成高渗网络导致注水效率低。针对E31高温高矿的油藏条件。研究出φ堵剂和d堵剂,即高温冻胶和耐高温聚合物微球。在压力指数决策技术指导下,开展区块整体调驱工艺。对计注6站中低于区块平均PJ90^2.5值的注水井首先采用预交联颗粒和YG103酚醛树脂冻胶进行堵窜,然后采用聚合物微球进行深部调驱.措施实施后注水参数明显改善,累积增油8293t,提高采收率5.43%。  相似文献   

8.
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包衣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脉冲控释片,通过释放度试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脉冲片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可知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料中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时滞,盐酸川芎嗪脉冲控释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介质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单体浓度变化对PS微球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增大、反应温度升高、单体浓度增大都会使导致PS微球粒径增大及粒径分布加宽。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锌和硫化钠为原料,采用PEG-400晶形控制剂、固相反应-微波水热耦合技术快速获得了单分散纳米硫化锌微球.利用XRD、TEM、FT—IR及UV—Vis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纳米硫化锌微球属于立方形晶相(闪锌矿),微球粒径为100-150/lm,分散性好,纯度高.分析了PEG-400分子控制形成单分散纳米硫化锌微球的机理.与传统水浴热法相比,微波水热可将反应所需时间从8.0h缩短到1.0h,且有助于ZnS前驱物的快速晶化。酸性大红3R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结果证实,与传统水热法获得的纳米ZnS微球相比较,微波水热获得的纳米ZnS微球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二醇(PEG2000)为致孔剂,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及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制备具有快速响应性的多孔P(AAEA-co-DMAA)pH敏感水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的断面形貌,探讨各制备条件对水凝胶pH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G2000被洗脱后可在凝胶内部形成互相贯穿的孔洞结构。当n(AAEA)∶n(DMAA)=3∶1,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8%,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68℃,致孔剂质量分数为10%时,多孔水凝胶的pH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多聚磷酸铵(APP)与自制齐聚物式成炭剂(OCA)复配成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采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硼酸锌(ZB)和二氧化锰(MnO2)对LDPE/IFR体系热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金属化合物都能促使复合材料形成更多的残炭,但对热降解活化能的影响不明显;空气气氛下,MnO2可减缓材料的初始降解,使复合材料寿命延长,而ZB则使复合材料初始降解延长,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5.
以高分子微球聚苯乙烯(PS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组装体,采用自组装方法在PST和PMMA微球表面自组装制备纳米α-Fe2O3电池负极材料,组装温度为PST(T=70℃)和PMMA(T=60℃)聚合温度.结果显示,采用PST作为组装体获得的α-Fe2O3纳米粒子颗粒更细,约70nm,粒径更均匀,分散性更好;而PMMA组装体获得的纳米粒径约80nm,分散性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PMMA微球质地较软,易发生变形,而使α-Fe2O3纳米粒子吸附在PMMA表面不均匀,在热处理过程中受热不均导致α-Fe2O3纳米粒子尺寸不均,且有团聚趋势.XRD显示,两种组装体获得的均为纯相α-Fe2O3结构.电化学性能显示,采用PST作为组装体制备的纳米α-Fe2O3作为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PMMA组装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明胶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硝酸银(AgNO3)为前驱体,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了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对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单分散性较好。该合成方法实验条件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温和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探索绿色纳米合成技术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氨系水相优化合成CdTe量子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巯基丙酸(MPA)作稳定剂,无需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氨系水相中通过超声合成CdTe量子点的前驱体,前驱体经水浴回流制备粒径可调的CdTe量子点.通过荧光和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反应时间、温度、pH值、Cd^2+、HTe^-、MPA的物质的量比,对量子点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粒径生长速度均有很大的影响.n(HTe^-):n(Cd^2+):n(MPA):1:3:6,pH=9.8条件下合成前驱体,在92+1℃水浴下回流,可以快速获得长波长、高荧光的CdTe量子点,合成的量子点储存6个月后经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测定,外量子效率仍为16.4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衍射式粒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粒径的再生铝铝渣,比较了其物相与粒度分布之间的差异,就如何提高铝渣聚集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a3AlF6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聚集提高铝渣颗粒,MgO不利于铝渣颗粒的聚集,应当避免或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采用酚醛树脂(PF)和二水合氯化亚锡(SnCl2·2 H2 O)为硫化体系,通过动态硫化法制备改性 PP/EPDM热塑性弹性体,探讨硫化体系和橡塑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F和 SnCl2·2H2 O 分别为3份和0.3份,橡塑比为60/40时,弹性体的综合性能最优;材料的结晶行为和材料断面形貌表明,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能形成均相体系,相对于聚丙烯,其结晶温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