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喻推理是一种具有修辞意味的独特的推理类型,国内学术界对它曾有过初步的研究。毛泽东同志擅长采用群众熟悉的形象创设生动的比喻,去阐释抽象的科学事理。在他笔端涌现出的许多比喻推理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应当珍视并分析这份宝贵的思想资料,去深化比喻推理的研究。本文结合剖析毛泽东应用比喻推理的实例,探讨并力求正确阐明比喻推理的特性、种类和作用等问题;同时,也就毛泽东运用比喻推理的个人特色这个题目,谈谈笔者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历来讲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都特别注意它巧甩比喻论证问题的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它结构上的特点,这实在是鲁迅杂文教学的一大损失。因为这篇杂文的结构本身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而且也反映了他高超的表达技巧,甚至还能体现这位文化巨人的风度和情采。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疏思考,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比喻修辞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鲁迅先生是比喻修辞运用的高手,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仔细分析了其中几个经典的比喻修辞的运用,通过这些经典案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语言的巨匠,自然,也是运用比喻的圣手。比喻是人们利用想象“以彼物比此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文艺创作中构成形象思维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来的文学作品都爱用比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运用比喻就达二百八十多处。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中比喻的出现,则更为频繁。鲁迅的小说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民族艺术传统。他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三篇小说中,运用比喻约四百处,仅《伤逝》一篇就用了二十九个比喻。翻阅一部  相似文献   

5.
连环配套喻     
什么是连环配套喻呢甲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相关的比喻连接在一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连,相互映衬,这样的一组比喻人们称之为“连环配套喻”。恰到好处地运用连环配套喻能引发人们的想象,调动思维,具有妙“喻”连珠,珠联璧合的艺术魅力。例如,郭沫若和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一个相同的事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遇到反面事例,进而对事物作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就是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是建立在经验认识基础之上,通过对大量客观事实的观察,从而对某类事物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因此说这种推理具有或然性。尽管如此,它在人们的实际思维活动中被经常和广泛地运用。如果这种推理的前提是大量的,并且具有典型性,那么对科学发现和论证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在他的文学创作和对反动派的斗争中,充分表现出他运用这种推  相似文献   

7.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勤于观察,善于思索,对社会和周围的事物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他小说的比喻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鲁迅小说的比喻,别具一格,这正像他的全部著作一样,是区别于任何其他作家的。鲁迅小说的比喻,综括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一、高度贴切,形象传神贴切是比喻的基本要求,贴切才能传神。鲁迅在小说里运用比喻,注意精心选择喻体,高标准地提炼、把握,揭示事物的恰似点,既考虑形似,也考虑神似,同时还非常重视比喻同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诸要素的协调一致。因而做到高度贴切,形象传神。这是鲁迅…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的文章对黑暗的旧社会言说是“投枪”、“匕首”,除了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外,与表现手法上、思维方式上惊人的逻辑力量,也是分不开的。鲁迅思想研究专家唐弢在《鲁迅杂文艺术特征》一书中指出:“鲁迅的全部杂文都是论战性的,雄辩的,表现了明确、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单从鲁迅杂文中的推理形式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娴熟的运用了归谬法的逻辑推理;另方面是复合判断推理的巧妙运用。现分述如下:首先,鲁迅娴熟的运用归谬法逻辑推理,主要有四种做法最具普遍…  相似文献   

9.
类比或叫类比推理,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一种推理形式,比喻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一种修辞格。类比与比喻的关系究竟如何,目前在逻辑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比喻也是一种类比推理;有人认为比喻是一种推理,但不是类比推理。对这两种意见,我们认为都值得商榷。因为类比与比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比喻只能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不是一种推理形式。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形式逻辑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中比喻运用的艺术特色双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武正敏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家,著名的语言大师,他运用比喻的精妙,一直是人们有口皆碑的。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鲁迅作品中比喻的艺术特色。一、鲜明活泼丰富多彩在鲁迅笔下,巧譬妙喻,纷至沓来,不仅...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2005,(6):122-122
由于中国古代写作学和写作教学思想非常重视以读促写和章法积淀,并不注重对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方面的转化的教学训练,因此,学习写作也是一种经验化的尝试法,即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写作,在写作中试错,在写作中提高。鲁迅先生曾把这种试错法写作教学比喻成“在黑暗的胡同里自己摸索”,这个比喻是十分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自己从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巴金先生也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鲁迅先生的话也许说得有些偏激,但事实证明这话是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至今没有听说过哪位作家是听小说作法听成作家的。巴金先生的话其实是说出了文学创作的实质。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它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我们。一切应出于自然,顺应自然,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作品追求的最佳境界。正如先哲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他并不是针对写作而言,但我们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13.
说“譬”     
本文阐述了“譬”的特点,指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比喻,也不同于普通的类比。它兼有二者之长,是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来表达逻辑推理的内容。因此,它颇受先秦诸子的亲睐,成为他们著书立说或论辩游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笔者之所以有如芒在背的感觉,缘自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比喻具有一种模糊性,它不同于过去人们惯常认为的可使复杂事物变得浅显明白的表义功能,这种模糊性产生自语言表义本身和模糊的心理,它能体现超越常规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逻辑学中,二难推理其实是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包含两个肢的选育命题构成前提的必然性推理。二难推理是思考解决问题、辩论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了人们解诀一个问题时左也不好,右也不理想,进退两难的状况。反映辩论问题时,辩论的一方提出两个二者必居其一的假言前提,对方不论肯定或否定假言命题的前件和后件,结果都对自己不利,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窘境。二难推理之所以叫“二难”正是这个缘故。《诗经·豳风》中有个比喻:“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意即“老狼往前则踩住自己领下的悬…  相似文献   

17.
从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到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统编教材共选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二十四篇,其数量之多,题材、体裁之广,是其他有文章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作品是鲁迅先生留给后世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练习写作的范文,也是他们开始正确认识鲁迅、学习鲁迅的材料和途径。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从整休上把握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深刻理解鲁迅作品内容的博大精深和技巧的圆熟高超,对于年龄尚小、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认识中国新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8.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比喻是他运用得最多。也是最得心的一种修辞手法。老舍认为“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比喻是生活知识精巧的联想”。因此,他提出:“我们的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不是长篇大套的叙述。”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自觉地运用精辟精当、新奇传神的比喻,使作品增色生辉。  相似文献   

19.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  相似文献   

20.
Figures of Speech,比喻,可能是语言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修辞格,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格.比喻的作用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它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洁明了;能以形传神,使得事物形象更为生动.正是由于比喻的这一功能,人们逐步认识到它不只是一种点缀:好的比喻使文学作品平添神韵和光彩.秦牧先生说,如果文学作品完全不用譬喻,那么文学作品将象一只被拔掉尾巴的孔雀.比喻是人们认识、评价、解释事物的一种综合方法.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