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相关的比喻连接在一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连,相互映衬,这样的一组比喻我们称之为“连环配套喻”。恰到好处地运用“连环配套喻”能引发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连环配套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相关的比喻连接在一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相互映衬所形成的一组比喻。它能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意趣盎然,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具有妙“喻”连珠、珠联璧合的独特魅力。下面从审美角度分项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的空中楼阁》以优美的语言、丰厚的意蕴而为人称道 ,其诗化的语言将作者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为一体 ,读来让人赏心悦目。诗化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中众多比喻的巧妙运用 ,其别致、新颖堪称这篇散文的一大亮点。文章除了运用通常的比喻形式外 ,还用到了两种非常别致的比喻方式 ,试分析如下 :一、连环喻 (或称套喻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在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毛之后 ,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眉黛”之喻为“痣”之喻作铺垫 ,“痣”之喻又强化了“眉黛”之喻。两个比喻使…  相似文献   

4.
物喻和理喻     
人们从形式上给比喻分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例8)、借喻(例6),特殊的有博喻(例5、11)、倒喻(例2)、缩喻(例6)、扩喻(例7)、反喻(例8)、互喻等,愚以为若从内容上把比喻分为物喻和理喻,更有利于理解比喻的表达效果。比喻可分为两类:以物喻物(或人)和以事喻事,姑且分别称之为“物喻”(或“简单比喻”)和“理喻”(或“复杂比喻”)。物喻的理解并不很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类复习题,比喻考查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直接考查比喻知识。例1:(文段)刘向《说苑·善说》记惠子论“譬”,说“弹之状如弹”则“未喻”。皇甫溰根据“岂可以弹喻弹”的意思,总括出比喻的原则:一方面“凡喻必非类”,另一方面“凡比必于其伦”。(题目)皇甫溰总结出比喻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   ;二、   。(每空不超过15字)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要构成比喻必须做到:本体和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中比喻运用的艺术特色双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武正敏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家,著名的语言大师,他运用比喻的精妙,一直是人们有口皆碑的。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鲁迅作品中比喻的艺术特色。一、鲜明活泼丰富多彩在鲁迅笔下,巧譬妙喻,纷至沓来,不仅...  相似文献   

7.
说拟喻     
拟喻,即比拟式比喻。它是比拟和比喻两种辞格的融合。客观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即决定了辞格间“非此即彼”的质的差异和对立,也决定了它们“亦此亦彼”的融合连通。拟喻作为两种辞格的交合,是意与象的奇妙组合,是人与物的典型融通。根据比拟的两种类型,我们可将拟喻分为以人喻物的拟人式比喻和以物喻人的拟物式比喻两种。  相似文献   

8.
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连接在一起,前比喻往往是条件和基础,后比喻则往往是前比喻的生发、引申;前后比喻依存性强,没有前比喻,后比喻往往失去意义,这类前后相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比喻就是“接喻”。由于接喻着眼于比喻之间的呼应关系,所以表意鲜明,语句严谨,语势晓畅。初语六册《从宜宾到重庆》  相似文献   

9.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10.
博喻,亦称复喻,比喻的一种。博者,多也,它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说明一个共同本体的比喻形式。它既兼有一般比喻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一般比喻所不及的优越性,它凭借多个喻体的优势,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带彩的笔、奇特的想象和精巧的比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摄下了一幅幅小屋的英姿。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这里写了小屋的点缀效果,采用了博喻的手法,把“山”喻成“一望无际的水…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12.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13.
贵刊1998年1—2期上《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一文的作者卫平老师认为:“反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比喻,并认为“反喻”的特点是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以反衬正,使内容更加鲜明。并且举了两个例子:①“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比喻     
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棵树,那么,比喻就是这树上的花。正是这一朵朵色彩绚丽的比喻之花,才使得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熠熠生辉。一般的比喻大家都见过了,下面,让我们摘几朵奇妙的比喻花给你。一、整喻。在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里,几个喻体之间互相关连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的比喻我们称之为整喻。例如:“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流行歌曲《大中国》)歌曲中的喻体“家”和“兄弟姐妹”、“景色”、“两条龙”、“山坡”,构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关系比喻是复合比喻中的一种。从内容和作用上看,关系比喻主要是为了明白生动地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格式上看,关系比喻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喻复合而成,分喻之间并非平等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从构成要素上看,关系比喻具有本体、喻体、相似点、相异点四个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在表层皆可隐可现,并不一定全部出现。关系比喻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变体,是人们常用而常被误解的一种比喻类型。  相似文献   

16.
比喻的缺陷     
列宁曾引法国的一句谚语说:“一切譬喻都有缺陷”。我们平常也听到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的说法。比喻“不恰当”和有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一、比喻贴切的相对性再精当的比喻有象的一面,也有不象的一面,任何比方都是象和不象的对立统一体。如果要求喻物和被喻物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物和彼物既然本来是两种东西,当然就不能完全一样,假定一切特征完全一样,只需直接描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修辞中最常见、最多用的一种手法,有人称它为“诗歌语言的花朵”,实在并不过誉。比喻的类型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在专家的著述中,尚见有倒喻,反喻、较喻、多项喻、迂回喻等多种形式,尽管如此,比喻的类型也仍然没有囊括净尽,“藏喻”便是其中之一例。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最突出的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观全篇,每小节几乎都采用了喻证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讨论文章中所用“形象”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本课文灵活多样的比喻形式,通篇运用比喻说理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谈“喻眼”     
诗有诗服,文有文眼,比喻也该有“喻眼”吧。所渭“喻眼”,是比喻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揭示比喻的主旨和意蕴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是描摹的中心点。透过它,可以透视整个比喻的内在神韵,把握精神实质。如果说“文眼”是篇中之警策,“喻眼”就是句中之精华。假如把“文眼”比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