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巴格莱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中小学教育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巴格莱批评当时在美国中小学教育占支配地位的进步主义是一种软弱的教育理论,强调民主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共同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国的学校和教师应该将人类的共同文化要素传递给年轻一代,科学内容和学生兴趣、教师主导和学生努力应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巴格莱,全名是威廉·钱德勒·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巴格莱的著述颇多,但最能表明其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的,是他所起草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和《教育与新人》。前者集中反映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后者则系统的阐述了这些基本主张的理论基础。巴格莱教育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主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并坚决认为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然是现代教育必…  相似文献   

3.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八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的课程论 实用主义者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不能保证儿童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不能完成基础教育的任务。到二、三十年代美国发生空前的经济危机时期,这种弊端看得越来越明显了。因此到193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格莱(Bagley,W.C.,1874—1946)等人,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要求,即要素主义的教育要求。所谓要素(minimum essentials,有人译为“至少精粹”或“精华”),即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要素主义课程论要求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下一代。这个要求不管他们的出发点如何,一般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美国以巴格莱为代表的教育家,针对进步主义教育所造成的美国教育软弱无能的现状,提出重建基础、重树教师权威的教育理念,标志着要素主义流派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由于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以及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要素主义理论在美闲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之要素主义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传宝 《教育学报》2005,1(2):32-36,45
要素主义既是一种教育运动,也是一种教育理论。在20世纪,要素主义出现了三次大的发展和繁荣。20世纪30年代末期,巴格莱领导了要素主义运动;20 世纪50 年代,一批相信要素主义的大学教授发动了对美国教育的攻势;而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世纪末,要素主义的旗帜又一次飘扬起来。在最近一次的复兴中,从最低能力测验,到《国家处于危险中》所描绘的“教育创优”战役,再到前总统乔治·布什2000 美国战略,所有的改革都从要素主义那里获得了灵感。要素主义将继续对美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与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世界上两大著名的课程理论,他们不同的课程观体现在课程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两者的成因、对立及共同之处的比较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加强"双基"训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刻苦钻研的精神;重视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9.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巴格莱是创建要素主义的三个主要领袖之一,在要素主义创建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巴格莱试图避免将这一组织命名为某某人的组织,也反对将其定义为保守的或进步的组织。要素主义者反对进步主义者希望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的做法,希望将兴趣和努力、方法和内容结合起来,以实现普通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标。遗憾的是,这种理想已被人们遗忘了。  相似文献   

11.
要素主义教育的时代回音——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主义教育是本世纪初由巴格莱提出来的, 其代表作《教育与新人》集中反映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本文作者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产生的基础、课程理论、教师的作用与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观念文化是职业院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职业院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教育理念是观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教师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教师践行新型教育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创新创业的教育价值观,着力提升教师文化的竞争力;树立以生立教的教学观、以身立教的教师观和职业本位的课程观,着力提升教师文化的文化力;树立创新驱动、引领教学的科研观,着力提升教师文化的创新力,进而实现社会发展需求国际竞争要求和社会对人才渴求。  相似文献   

13.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教学要素间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作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观又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正确的学生观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笔者最近经过实践和研究,收集整理了三种不同的关于分式概念的教学设计,透视出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学生观,提…  相似文献   

14.
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美国两种教师教育观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钧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6-80,71
本文简述了基于技术理性主义和反思性实践的两种教师教育观。从技术理性主义和反思性实践认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要素主义和进步主义以及批判理论等几方面分析了两种教师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并从教学观与教师观、教师资格能力、教师教育计划与课程、以及评价观等纬度对两种教师教育观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权威主义:创新教育的障碍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之一是形成了具有强烈权威主义色彩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教师而言,因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居地位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而常常被异化为权威的象征,为此,身为“干部”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被要求必须不苟言笑,时时保持威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应是知识的宝库,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无论学生提出任何问题,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说教永远正确。对于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言听计从,而不可提出异议。任何对教师的不从,都是对权威…  相似文献   

16.
“把儿童当儿童看”是卢梭教育思想中最具革新意义的思想。卢梭的学生观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学生观,更是对作为人的特定发展阶段的儿童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的确立。因此卢梭的学生观可称之为“童道主义”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巴格莱的《教育与新人》是美国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早期力作,它站在社会进化论的立场,对教育功能、学习心理、课程标准和教师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当时的美国进步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培养“完整的人”与“自我实现的人”的教育目的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以“真实问题”为主的课程内容观,注重学生“自主评价”的教学评价观。基于罗杰斯的上述教育主张,文章论述了其教育思想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主义:一种基于师生关系的教师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效率主义文化是指教师将高效率视做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教育活动准则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效率至上"的社会文化和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共同促成教师效率主义文化的形成.在分析其文化表现(即教师教学行为技术化、学生管理唯科学化、师生互动理性化)的基础上,探析教师效率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对教师效率主义文化的探析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改进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