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2.
石仲泉 《湖北档案》2016,(10):47-48
长征已过去80年了,但长征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仍有一些需要厘清的基本概念和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 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3.
孔辉  王宗枝 《兰台世界》2016,(19):19-22
对长征文献资料的内涵、特点、分类进行了解读,阐释了红军长征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意义。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红军长征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史》《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这一座谈会,宋平以及洪学智、陈锡联、廖汉生、李德生等当年参加长征的老同志以及有关方面人士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两套丛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红军长征史》题写了书名及“英雄的史诗”的题词。刘华清副主席也作了“长征精神万古长存”的题词,并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作序。  相似文献   

5.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以红军长征为题材,创作完成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诗,谱成组歌。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近一时期来,许多出版社纷纷推出以长征为主题的各种出版物,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实,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通过长征历史全貌的准确、权威的研究和把握,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江泽民总书记专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瓦解了敌军的斗志,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使沿途的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了解红军、支援红军,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敌宣传,动瓦解敌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敌军进行了各种有力的宣传措施,才收到了打击敌军、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文化,感悟红军精神,追忆长征的光辉岁月,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音像出版界紧紧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开展了重点选题出版纪念活动。出版活动的目的是为大力弘扬和培育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相似文献   

10.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孙健伟 《北京档案》2016,(10):45-4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整整80年,回顾过去,由得感慨万千。虽然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有着永恒不变的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今年10月,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期“档案文化”栏目特别策划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通过品读尘封档案中的长征,追忆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与广大读者一起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3.
遵义因红军长征而名垂青史.遵义的山山水水因遍布红军足迹而独具灵气,遵义更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开发而成就彰显。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迹与遵义人民的精神面貌?2006年,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配合全市系列纪念活动,《遵义日报》沿当年红军长征进入黔北地区的历史足迹,以记史为主线,结合写人、写事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变化,推出系列报道,并在日报头版醒目设置“红色遵义·长征接力”专题栏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六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两次写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写长征的全过程,不直接采访红军,特别是红军中枢的领导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江作为国民党区报纸的记者,1935年还没有采访红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之际,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来到我馆,视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和"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刘奇葆同志首先来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展厅,在反映十送红军、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等题材作品前,不时驻足,仔细观看。他说,美术家们用生动感人的艺术语言来再现红军  相似文献   

16.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境内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长征所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四川省档案(局)馆特别制作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档案网上展览。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界     
《红军之路》采访组开始采访为了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加快江西老区的建设,中共江西省顾问委员会、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省委老干部局、省民政厅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发起组织《红军之路》采访组。《红军之路》采访组由  相似文献   

19.
朱健 《浙江档案》2006,(9):23-26
70年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史上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我们党85年历史最惊心动魄、最生动感人的篇章之一。红军长征燃起的熊熊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而是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在参加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十几万将士中,有不少我们浙江籍的勇士。本篇选登了其中六位长征将士的光辉事迹,他们是:金维映(舟山)、冯雪峰(金华)、钱之光(绍兴)、张琴秋(嘉兴)、钱希均(绍兴)、钱壮飞(湖州)。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长征过藏区不仅为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为西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