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赏识教育在教育中意义重大,正确地运用赏识策略教育学生,其教学效果是不可忽视的。爱学生就要学会正确赏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李进庆 《中国教师》2009,(Z1):412-413
"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就如何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操作进行深入分析,倡导教师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苏晓莉 《考试周刊》2013,(86):169-169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不仅仅要赏识学生,更要学会通过赏识学生教育学生。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学中教师如何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及在赏识学生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令学生将这一切转化为进取的动力。在职中的教学中,更应当充分的发挥赏识教育的正面积极效应,甚至大力推广赏识教育。本文将就赏识教育的应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赏识教育与公共管理专业的联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凡欣 《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0,108
为了考察学生对赏识的需求情况,学生对赏识教育的需求是否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分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自编赏识教育调查问卷,对某市45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近百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赏识教育的态度不存在差异,得到赏识后学生的心情和行为均有所变化。最后,就如何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桦洋 《文教资料》2013,(4):104-105
赏识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关爱、肯定,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赏识的随意性和过度化、赏识方式的单一性、赏识教育目标的狭隘性、赏识教育中只奖无罚等。本文重新审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要理性地运用赏识教育,注意因材施教、以精神奖励为主、赏识目标多元化并辅以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7.
罗龙坚 《生活教育》2014,(8):109-110
本文从尊重学生是赏识教育的前提、保护学生自尊心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发现学生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体验成功引发学生动力是赏识教育的灵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落实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它注重对受教育者积极情绪的调动。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对学生的赏识要及时并且要客观、具体,同时赏识应与批评或惩罚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赏识教育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教师应学会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学生,给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赏识可使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使后进生变成优秀生。总之,赏识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实施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赏识教育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4,(1):79-80
赏识教育的四宜四忌1.赏识教育宜有积极的导向性,忌功利主义。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班主任在"赏识教育"中不能把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给赏识教育蒙上功利主义色彩。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对社会毫无意义,而且对学生本人也无多大益处。2.赏识教育宜兼顾学生个性,忌千篇一律。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身上有着同龄孩子的共性,也有因各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判学生,也不能常用一种方式来表达赏识,应兼顾学生个性,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3.赏识教育宜适时适度,忌过时过度。赏识教育是在对学生传递一种期望,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期望确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的应用是促进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在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分析,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因以及实施赏识教育的措施等各个方面的解析。得出赏识教育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无限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辉煌。  相似文献   

13.
一、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在教育理论中的含义应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看世界。它包括如下的基本理念:1.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爱学生。学会赏识,就是要学会爱。只有爱才会真正地赏识。爱的方式有许多种,赏识教育主张的是宽容的爱,而不是严厉的爱;更不认为体罚学生是作为爱学生的一种手段;赏识教育主张把爱表达出来。2.赏识教育就是老师要具有“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的教育思想。教师要具有人人都是天才的观点。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3.赏识教育就是要多赞美学生。赏识教育家周弘指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出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本文从利用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用赏识教育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夸奖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教学中合理适时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从爱出发,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的赏识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世界因赏识而美丽,人生因赏识而健康,生命因赏识而鲜活,教育因赏识而光彩!”  相似文献   

16.
寻玉辉 《中国德育》2007,2(5):80-81
赏识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学会赏识他人,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相似文献   

17.
缪素华 《教师》2010,(24):17-17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是教师运用期待、谅解、赏识、引导、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性的教育语言。利用赏识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爱每一个学生;讲究赏识有度,做到持之以恒;讲究赏识有法,多运用激励性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学生,就如一剂良药激励学生,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的教育。赏识教育,能让学生快乐地走向成功,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师  相似文献   

20.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