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生动、鲜明。但在这些要求中,准确是首要的。准确是基础,离开了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也难以做到。因此,在谈论新闻语言的特色时,笼统地将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三者相提并论,这并不能反映新闻语言的最本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求一篇文章具备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的问题是逻辑问题;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一部分是词章问题,一部分也是逻辑问题.因而,防止文章中各种逻辑错误是使文章具备"三性"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说一篇文章合乎逻辑,浅近地就来就是指它使用的每个概念,每个判断以及文章中进行推理和证明的过程应孩是准确的,前后不相矛盾的,有充分根据的.逻辑错误,经常出现在使用概念方面、使用判断方面以及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现在我就编稿工作中看到的这三个方面的逻辑错误作一些探索,当然,这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离不开采访与写作,而写作就要讲究逻辑,注意词章。词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逻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准确使用概念,恰当运用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以求思想缜密,合于事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一个管表达,一个管思路。思路不清,表达必不畅达,也就谈不到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因此,搞新闻写作,除了要研究语法、修辞、写作  相似文献   

4.
语言,在任何一种写作形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闻写作也不例外。作者在运用语言来表述和描绘新闻事实时,除了要注意它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之外,还有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要善于发掘、提炼和使用存在于新闻事实中的那些包含深刻哲理和焕发着时代光彩的语言,就是所谓的警句。 这样的警句,或者是正确思想的结晶,能简洁明  相似文献   

5.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思想的宝库里,不但有对逻辑矛盾律的巧妙运用,而且具有逻辑应用的深刻理论以及全面运用逻辑理论的高超艺术。值此毛泽东诞生10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全面介绍毛泽东同志的逻辑应用理论和运用艺术是必要的,这对提高新闻采写的水平不无稗益。一、毛泽东同志对于起草文件、写作新闻评论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逻辑要求:第一,文章或文件要有准确性、鲜明性与生动性。第二,文章或文件要合乎逻辑性。对第一点,毛泽东同志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草案)》中指出:“文章或文件都要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  相似文献   

7.
<正>公文属应用文,是处理行政事务的工具,用来宣事说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有"准确、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特点,其具体要求如下:准确公文用来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法令,上传下达,公务交往,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工作,具有庄重性和严肃性,这一重要用途决定语言必须准确无误。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强调"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备三个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句话把"准确性"列为  相似文献   

8.
一条新闻登上了报纸,就要跟广大读者见面。他们不光从新闻中了解国家大事,而且从新闻中学习语言。新闻实际上对广大读者起着语言教师的作用。如果新闻的语言运用得好,对祖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对优良文风的建立,会起积极的作用,否则,就会起消极的作用。所以,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重视语言修养。现在,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有不少同志是善于运用语言的,他们写出了许多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者兼备的好新闻,为群众喜读爱听。但是,也还有不少同志的语言修养较差,他们写出的稿件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着种种毛病。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来,新闻是忌讳模糊语言的,业界有不少人士批评说“近日”、“前不久”、“日前”、“大约”、“左右”等模糊语言不应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批评讲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新闻讲求的是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讲求的是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有的时候还需要讲求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要使新闻生动,首先依靠生动的事实材料。生动的材料主要依靠深入的现场采访来获得。新闻的生动性,绝不能依靠华丽的词藻,更扯不上依靠“夸张的语言”了。新闻要准确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新闻语言的生动性,要服从准确、鲜明、精炼的原则,要力戒那种粉饰雕琢之风。在新闻中堆砌大量形容词和形容附加语之类的东西,会减低说服力,削弱新闻的宣传效果。当然,这不是排斥记者应该在语言文字上深下功夫,我们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消息作为报纸报道新闻的体裁之一,同其他体裁一样,在标题写作上有其共同之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吸引读者等。同时,消息标题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标题的特点:一是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来命题,标题所表达的事实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二是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有主题和副题;三是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风观,内容丰富而深邃,是我们深化新闻改革的重要指针。 毛泽东的文风观可以概括为:文风也是党风;建立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务实是报纸宣传的特征和规律;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不可或缺的语言美。现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两个:第一,报道应该是准确的;第二,应该是读者喜欢看。也就是说,必须把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 在报道方式上,要提倡多样性,搞“百花齐放”。原则立场上,应该是坚定的,但在说法卜不能搞成模式。在写作技术上不搞固定的模式,事情往往是这  相似文献   

14.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已于三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分会的会长:金仲华,副会长:杨永直、刘思慕、赵超构、魏克明、陈虞荪、王维.在成立大会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同志代表市委前往祝贺,并在会上就新闻工作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报纸的准确性表现在三方面:思想、政策、客观事实的准确性.思想上的准确性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为准绳;政策的准确性,是要正  相似文献   

15.
要使标题准确、鲜明、生动地突出全文的精华,体现新闻的主旨,应用成语可以说是捷径。 成语入题,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兼得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等诸多特点。在标题制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节省笔墨,言简意深;而且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编辑成天跟语言文字打交道,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是他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对语言文字缺乏驾驭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的。新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述的。新闻语言相对文学语言、外交语言、文牍语言、科学语言、宗教语言而言,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和要求。一要准确、鲜明、生动。新闻语言以准确为基石,要求笔下写出来的与实际存在的形神毕肖。但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一篇好的新闻,其本身的新闻价值固然重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也是成就一篇优秀新闻的关键所在。何谓"准确"?准确就是真实,没有虚假;就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的准确性是新闻立题的第一要素. 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具有鲜明性,眼睛亮则传神动人,标题鲜明则文章吸引读者,这些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鲜明性必须以准确性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新闻导语中怎样使用数字,这是一个经常遇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枯燥乏味,令人头痛,最好少用或不用。其实不然。新闻离不开事实,而数字就是客观事物的量的表现。如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等,离开数字能行吗? 数字从表面上看是呆板、静止、没有生命力的,但要看你怎么用法,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有生命力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数字,同样是有生命力的。列宁在谈到报刊宣传时就曾经指出:“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用“数字说话”,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能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觉。数字用得恰当,能使新闻说明的观点清楚,论据充分,比空洞的议论更有说服力。但用得不当,反而会弄得概念模糊,令人生厌。数字用错了,甚至搞虚假,更会闹笑话,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在新闻中运用数字,和做文章一样,也应该讲求“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下面介绍几条主要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新闻导语,写得比较成功,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