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众所周知,自立军起义的领袖是唐才常,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作为唐才常副手的林圭在自立军起义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联络会党,组建自立军的工作是林圭做的,他的思想比唐才常更激进,武装起义决心也更坚定,可以说没有林圭,就没有自立军起义。林圭(1875——1900年),又名林钖圭、林杰,字述唐,述康,号悟广,又号悟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 ,有不少新闻界人士为了报道事实真相 ,揭露反动派的嘴脸而英勇牺牲了。沈荩是他们中间最早的一个。沈荩 (1 872~ 1 90 3 ) ,生于湖南长沙 ,原名克诚 ,字愚溪。他“性格倔强 ,雄于胆略” ,很早就立下了反清救国的志向。戊戌变法期间 ,沈荩与维新派谭嗣同 ,唐才常等人交往甚密。戊戌变法失败后 ,他到日本进行革命活动。 1 90 0年沈荩返回上海 ,与唐才常等人创立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 ) ,并组织自立军 ,准备举行武装起义。自立军失败后 ,沈荩由上海潜往北京。他在京津两地 ,以日本某报采访记者的公开身份为掩护 ,从事反清活动。他从内…  相似文献   

3.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由此确定了他彪炳史册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件事是积极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在当时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强和维新变法斗争中,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以及在湖南近代化事业的启动与发展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件事是发动和领导自立军起义,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毕永年简论     
毕永年简论胡永弘关键词毕永年;生平“首先提倡民族主义,前与唐才常烈士起义汉口,与孙中山先生起义惠州”①的湖南烈士毕永年,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先进群体的一员。史曰:“毕永年与谭嗣同、唐才常皆异才,有民族思想,嗣同与才常皆...  相似文献   

5.
自立军起义是继广州起义之后,首次依靠民间会党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并带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的运动,可谓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尽管这次起义历时不长,但却从多个方面暴露了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诸多问题,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社会舆论的失控和政府自身资源的内耗。清政府最终走向覆亡,上述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的政治思想并未发生由维新向革命的转变。传统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如何认识戊戌政变对唐才常政治思想的影响;其二,如何评价唐才常与革命派的合作。传统观点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  相似文献   

8.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才常的社会思想是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社会模式以及社会内容等方面,兼具"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双重特点。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到"心力"论和"公理"论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社会变迁、理想社会、社会整合思想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唐才常社会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内涵,简述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该思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年湖南光复等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抓住并解剖这一典型,找出它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正确认识会党的本质和全面评价会党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朱执信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十月革命前的 1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军的原则 ,实现对会党和旧军队的领导 ,加强部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工作。十月革命后 ,他主张“以俄为师” ,用革命主义来武装士兵 ,以此作为建军的根本 ,实行官兵平等 ,建立“寓兵于工”的新兵制 ,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劳动军  相似文献   

12.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美国致公堂的工作是联络华人华侨共同革命的重要举措。1909年末1910年初孙中山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建立同盟会组织,同时进行筹款工作。在此期间他与洪门致公堂沟通不多,只是在同盟会不便直接出面的情况下才考虑运用致公堂的资源。1911年4月孙中山结束加拿大之行后回到美国。6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说服致公堂大佬与同盟会合作,以互相参加的方式实行大联合。随后仿效在加拿大的成功经验,设立“洪门筹饷局”。孙中山旅居旧金山期间,还到加利福尼亚州各地进行革命宣传。美洲致公堂捐助的大量经费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辛亥革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长期治理的湖北武昌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他所创办的近代实业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所创办的近代教育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他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种豆得瓜”,张之洞确实不自觉地充当了辛亥革命酿造师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成功后,许鉴观任河东军政分府民政处、河东临时盐政处总理。他审时度势,秉公执法,勤奋敬业,精巧谋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南禁门、通畅销路,裁汰冗员,进行薪制改革,为河东盐业经济恢复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安徽独立光复迟缓。安徽最早爆发的寿州淮上军的光复独立,其社会动员、革命发动、势力拓展进程等都带有安徽辛亥革命由城乡光复再促进中心城市独立光复的鲜明特点。由此出发,考察安徽辛亥革命的类型划分和淮上军起义可进一步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容闳托迹上海租界,积极参与改良及保皇活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一日(1900年7月26日),唐才常在上海成立中国国会,容闳被公推为议长并拟定对外《宣言》。有关此宣言内容,一直未见全面披露,学者们大多据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所录之"大意",或据陈善伟《唐才常年谱长编》管窥全豹。前者未见英文,后者引日人《井上雅二日记》,录有英文全文。但笔者观其文体、遣词用字,似乎仅为草稿,非定稿。笔者近日从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英国外交文献之外交部密件》),发现此宣言之全文并译出。宣言强调集会之维新党人痛斥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议决不承认清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欲重立光绪为帝,实行立宪帝制,以实现公民自由、宪政自由、信仰自由及言论自由,并以民有、民治、民享为宗旨,建立清正廉明之新政府,翦除一切社会及政治罪恶。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去世后,“武周革命”所形成的武氏集团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通过景龙元年至开元元年间,武氏集团在太子重俊政变、李隆基诛韦后、玄宗诛灭太平集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影响力,论述“武周革命”对这一时期李唐王朝的影响,认为太平集团的覆灭,才标志着“武周革命”对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8.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19.
沈谱琴是浙江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为兴办地方新式教育慷慨捐款、主持校务。在历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他积极参与、组织领导。在湖州辛亥光复的前后,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直接领导了湖州光复。虽然他在日寇侵华时期晚节不保,但对沈谱琴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贡献,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之初,杜亚泉为革命的爆发而欢欣鼓舞,并对其进行热情宣传和介绍,颂扬、支持革命,但在短暂的热情之后,杜亚泉敏锐地发现革命后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杜亚泉这一"由热情而理性"的转变,是其认知水平逐渐提升的表现,也是革命本身不足开始显露的重要表征。更为可贵的是,杜亚泉能在短时期里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针对革命的先天不足,他试图从革命后续的建设中去努力,借此以完善与巩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