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随着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门巴、珞巴族专门扶持力度的加大,门巴、珞巴族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为该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如何挖掘门巴、珞巴族地区特色农、林、生物、旅游产业,加快该地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面临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是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间交往的加深、文化的融合,导致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优秀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失,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学艺术的主渠道,在学校课程中融入珞巴族文学艺术的内容,并拓展校园文化、以及通过教师对珞巴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等方面实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或多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珞巴族作为生活在西藏地区的一份子和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多语教育的产生能够实现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尽管如此,珞巴族多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珞巴族多重的文化身份,探讨多语学习的必要性以及珞巴多语教育现存的问题,从对多语教育的认识程度、师资力量和多语辅助教材等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使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期,就让我们从祁连山下到松花江畔,再到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分别从裕固族、赫哲族和京族这3个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受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相似文献   

6.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多民族性、多地理性、多社会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多维度考虑,我们应着眼于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使云南较少民族的基础教育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是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各级各类较少民族人才的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1.充分认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性。人口较少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边疆稳定,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进步,乃至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必须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更多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珞巴族长期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丛林深处,中国实际控制区的珞巴族人口只有几千人,珞巴族的民族文化是珞巴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合其地域地理环境的民俗文化,蕴含着珞巴族民众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因此,深入研究珞巴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珞巴族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是落实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的重要途径.为民族地区培养进得去、留得住,并能施展其才干的研究生,对于深入持久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区分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主要标准衡量,汉语教育对于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采说应视为一种第一语言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先进文化。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都是为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的.只不过汉语教育重在发展而民族语教育则重在保护。就宏观整体和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言,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两种语言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冲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是在后金政权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清朝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政府突破了“华夷之变”的局限,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积极倡导教育,程度不同地改变了少数民族轻视教育的观念。通过广设学堂,推进普及的方式,有效地缩小了中国各民族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及其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少数民族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对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其政策在实施中尚存在不足,但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随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少数民族义务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水平是少数民族艺术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是全面推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时代对少数民族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题材歌剧的灵魂,是衡量少数民族题材歌剧成败的关键。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深化民族理论课教学,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理论课是新疆地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向在校各民族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建设。为达此目的,民族理论教研室在强化民族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和新疆及学校的重大政治活动紧密结合,扩大了第二课堂领域,丰富了大学校园化生活,提高了其针时性和实效性。受到各族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澳大利亚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及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切实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保障和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果,极大地改善了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西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