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敌对关系,使社会、劳动者、人类从私有制中获得彻底普遍的解放,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片面的、局部的人类解放,连封建阶级、资产阶级也能完成。从阶级社会以来,这种解放一直在进行——封建地主阶级赋予了奴隶以农奴的资格,资产阶级解除了套在农民身上的人身依附的枷锁。然而,这些都是在保存私有制的大前提下完成的。因此,这种人类解放具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战争观科学而完整地论述了战争的起源和终结、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待战争的若干原则。这一系列论述既是我们认识战争史的理论依据,又是认识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指南。一、战争的起源和终结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战争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上分化为对抗阶级之后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它也会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是国际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消灭一切私有制和阶级,不断争取自身解放、人类自由和社会制度创新,直至建立礼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刷新了人类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为人类历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历史主干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二年,马克思在总结他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时,深刻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他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了解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直接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又一次郑重地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丰硕成果的积累。同物质文明一样,精神文明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合乎规律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历史上曾经递次出现过奴隶社会精神文明、封建主义精神文明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它们都曾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上述这些精神文明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基础上的,都是以各种剥削阶级的思想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以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的伦理政治.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使得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对立,尤其是形成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民主政治在历史上的可能性.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伦理基础,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成为唯一可能的民主政治.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保障,因为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达到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联合,形成人民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一 法,又称法律,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其利益决定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意志。在阶级对立社会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法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具有客观性。所谓生活条件,主要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面临的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 法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同国家一样,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和资本主义法,虽然它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的法,但就其阶级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来说,都是剥削者私人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从作用上来说,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其统治的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以及作用上,与剥削阶级法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严格区分了消灭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和消灭私有制过程的渐进性这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和条件的。以"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由,指责《共产党宣言》不该在不具备条件时提出"消灭私有制",主张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而代之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革命。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全世界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革命,不仅要在经济战线上进行,而且还要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这三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密切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必须消灭资产阶级借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包括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代之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但是,要进行这场革命,又必须以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研究远古人类社会的名著,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光辉范本。虽然读起来似觉枯燥,但却是治史者的必读教材。它不仅揭示了原始公有制社会产生发展以及家庭、阶级、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说到底,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主要反对的是这个原则。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首先攻击的也是这个原则,这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是个不该诞生的制度。相反,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使劳动者在形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作用武林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此,宗教赖以建立的阶级基础已不复存在,它在社会主义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这样,宗教的社会作用我们亦应当重新加以评价。宗教同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但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历史变更,因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主的历史性体现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否定,是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形式。它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民主中某些有用的形式(如普选制),所以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公就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5.
消灭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但消灭私有制的方式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以竞争方式消灭私有制,其前提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平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孵化器是股份制企业,其关键是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经典论述和不同的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基础上,探讨竞争与消灭私有制的关系,评析布哈林的经济"排挤"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新长征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仅就这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一道讨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这种行为规范。它以一定的善恶观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和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相对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信条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反过来,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又和资产阶级法律一起去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道德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以消灭私有制并创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道德,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以团结一切劳动人民,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目的与手段关系的思考房宁搞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一切阶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类解放。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实现必须经过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向世人公开申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同志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高度的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善国家机关和各项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必须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20.
一、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指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道德是协调人们行为的唯一手段。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使法律成为统治阶级主要的统治手段,但道德的作用并不因此趋于消灭,而是作为社会调节的一种特殊方式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处于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之中。当今社会.道德和法排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睦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各有作用。道德的主要职能有三:一是调节职能。道德以它特有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度量着人人的行为,以“评价──命令”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