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广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规模和功能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广告媒体。由于传统媒体在广告经济中的角色长期以来一成不变,在推行整合营销传播的今天,迫切需要新媒体加入以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探讨的是能否把移动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广告结合起来互动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何德莉 《声屏世界》2011,(11):131-132
随着广告媒体和广告形式日渐丰富以及客户品牌的不断成长,在品牌达到一定知名度后,我们作为代理公司越来越多的被问到"有没有合适的特殊形式"、"有没有可做的软性植入",特殊形式的运用比例在成熟品牌传播中急剧增长,成为客户广告投放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链接,多种开放式信道吸引受众参与媒体节目制作,媒体正在与受众联手实现媒体品牌的塑造、创新和运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开始出现了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5.
麦尚文 《新闻界》2005,(6):82-83
在平面媒体出现广告负增长、投资相对低潮的情形下,国内人物类媒体的发展却进入一个新的拐点。2004年,广州、北京相继诞生两份综合性人物类媒体:《南方人物周刊》和《时代人物周报》,成为中国人物类媒体变迁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一新媒体形式在特殊的媒体竞合环境中南北齐放,使得“人物类媒体”作为一个媒体品类的产生而开始引发,、一泛关注;另一方面,以相对窄众的人物报道为主而定位各异的综合性人物类媒体,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观传统的人物报道手法并由此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方式,作为一类新生的媒体力量,它的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瓶颈”,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苗青 《青年记者》2017,(9):87-88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独立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标榜个性的一种手段与方法. 手机媒体在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主要特点 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手机媒体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因为空间、时间等因素带来的不便,创造了更便捷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有助于人们实现不同层面上的联系. 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相较其他新媒体,手机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文章在分析2015、2016年中国广告媒体市场情况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的发展态势、消费者消费趋势及媒介接触习惯,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选择有效的广告媒体的策略,即媒介融合、户外广告创新、社交自媒体投放、视频网站投放、软广植入。旨在为广告主提供符合当下媒体环境趋势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广告媒体选择策略,增强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果,引发更多人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媒体发展态势,促进广告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虽然广告投入所带来的回报问题已开始让广告业界各方疑心重重,但在品牌建设的大旗下,由传统媒体特征所主导的企业-广告公司-媒体三方协同模式仍在持续发挥着作用,巨额广告费继续在同一种思维模式所主导的体制下,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流转.但是,如果广告媒体渠道的资源垄断地位已逐渐失于显赫,那么广告媒体的费用支出就需要建立起新的价值支点.研究发现,信息内容的生产、信息推广的执行可成为这一新支点;企业-广告公司-媒体三方中的媒体一方成为纯粹的传播渠道工具,广告产业也将为此进入新一轮广告成本优化的行业运作程式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9.
电梯媒体,是指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厢式电梯内壁或候梯厅墙壁上的广告传播载体,通常有平面镜框和液晶电视屏两种形式。前者常常是以装饰字画或工艺品的形式出现,作为广告媒体被开发程度不高;而后者则是近年来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和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迅速成长起来的一种广告媒体。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品牌传播,尤其是成长性品牌需要借助权威媒体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广告信任度,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非常重要。纵观国内市场,一二级市场(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区级城市)因消费能力高、消费需求多、高端人  相似文献   

11.
广告媒体的整合是现代广告营销对媒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广告媒体应对这种要求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本多方论述了大众媒体之间的整合发展,大众广告媒体与网络广告媒体之间的整合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广告媒体之间的整合发展,提出中国广告媒体的整合发展将提高中国广告业的实力,形成共存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媒体消费的后现代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继光 《新闻界》2003,(4):13-14
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大众文化在整体社会文化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彰显消费的后现代性,而媒体传播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媒体消费对文化的挑战马克思曾谈到过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在信息市场上流通的;便士报出现后,马克思又多次在《资本论》手稿中写道:报纸开始同面包、牛奶、肉、啤酒一起,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的时代当然还不能说已经是全民的“媒体消费”时代,但今天重温马克思的话,似乎让人有新的 理解。当今消费时代,商品化的逻辑浸渍着人们的思维,文化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3.
晓华 《出版广角》2014,(17):68-69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开辟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机制。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把关不严等原因,导致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大肆传播,污染了媒介的信息传播环境。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天生具有公共性,但其公共性遭遇困境,为此,必须坚守相应的道德底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媒体公共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路手机媒体广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秋芳  唐林 《青年记者》2007,(3):132-133
3G时代山雨欲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新的角色身分也呼之欲出。与传统广告相比,其为手机用户搭建了无处不在的随时连通的移动互联网个人终端平台。随时接触,随时传播,随时反馈,这一对一到多点互动、即时定向的便携移动媒体,让广告主发现了一片广告传播的新天地。世界第三大广告公司BBDD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罗伯逊认为:“手机将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广告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传统营销传播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关注的是广告的市场利销性;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则将广告看做品牌与顾客及利益相关人良好关系建构的一种沟通工具,因此广告的目标策略、目标受众策略、广告媒体策略和广告传播策略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角色.人们在社交媒体体现的情绪化传播则表现为人们对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传授的不理智状态.文章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理现象归因为社交媒体的情绪化传播行为.社交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本文对社交媒体情绪化传播症结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大众传媒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奇观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形式。“丁真”作为一个在多方因素助力下脱颖而出的“网红”代表,创造出一种新的媒介奇观。同时,其走红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物符号尤其是身体符号象征价值的追求。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物符号在当代媒介奇观中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8.
麦尚文 《新闻实践》2005,(12):24-26
一年前。广州、北京相继诞生两份综合性人物类媒体:《南方人物周刊》和《时代人物周报》,成为中国人物类媒体变迁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新媒体形式在特殊的媒体竞合环境中南北齐放,使得“人物类媒体”作为一个媒体品类的产生而开始引发广泛关注。 在当前国内平面媒体出现广告负增长、投资相对低潮的情形下,人物类媒体如何在相对成熟的媒介市场中开辟发展新路;作为一类新生的媒体力量,创刊以来它的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新媒体的影响力应有怎样的独特的经营策略。这一系列问题,在主题为“现实与情景”的中国人物类媒体发展研讨会上得到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传播心理动因及个体角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人们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自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我们更应冷静思考这一现象背后传播参与者的心理动因以及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所实现的个体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