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的一个傍晚,终于见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李亚栋教授。不认识他的人或许会猜想,这位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表了纳米领域论文的教授一定是个博学的长者,两鬓斑白,不苟言笑。然而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位头发乌黑的中年人,中等个儿,一袭黑色的运动装散发着无尽的活力。如果在校园里碰到,人们断然不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     
爱,是无时不在的。爱像一道彩虹,时刻在渲染着你的心。爱像一位天使,将你引向光明。爱更像一位母亲,默默在保护你。 你有爱吗?当你发现蹲在街边的老人.你会毫不犹豫地掏出点钱,去帮助他吗?或许这只是个骗局,但你却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费本静 《职教论坛》2004,(11S):35-37
来到位于太湖之滨的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校园里,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青青绿色,还有那些琳琅满目的学生作品,油画、服装设计样式等贴满橱窗。此时,你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师正在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也或许他正在跟一位老师讨论教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牛顿是英国人,生于1642年,卒于1727年,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在牛顿出生前就死去了.牛顿在童年就爱好独立钻研和认真学习.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他的数学才能使老师们深感惊异,后来,他成为这个大学的教授,成为人所共知的物理学家、天学家,同时他与高斯、阿基米德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三位杰出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5.
洗琦 《现代语文》2004,(11):32-32
你听说过一个人被一把腰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吗?或许.你觉得这纯属谣言可是在1948年,一位普通的父亲做到了。  相似文献   

6.
严淳 《家教指南》2007,(12):7-7
有一位教授,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奋发向上.治学严谨,诚实守信。许多人钦佩教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而他则坦言:这主要源于父亲的引导、培养。教授的心里始终珍藏着父亲早年教育他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7.
成本核算     
有位经济学教授,在上课时对他的学生说:“大家都是学经济学的.最起码应该具备的能力有什么?”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起码要会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问题 李政道教授说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在哈佛大学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工作中,也许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一次次不做作业,你反复的教诲,他依然如故;一次次插嘴,你不断的告诫,他我行我素。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一位教育家的格言给我以启迪:或许是我们太刻意了,或许是我们过于急躁了,或许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心理,联系实际,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生有时也许会和您开这样的玩笑您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却偏偏发生了:您认为近乎“傻”的人,却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您听说“没有奖,没有在Nature、Science这类世界科学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发明专利……”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翁征宇被聘为杨振宁讲座教授,您一定会感到很惊讶;但是当您走近翁征宇教授,您会发现,他执著而纯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而且是一位备受世界同行瞩目的人。  相似文献   

11.
闻联之死     
春节回乡,母亲告诉我,闻联死了。听后我极为震惊。闻联是我小学到初中的同学,他天资很好,但又有些懒散的毛病,学业上我总是赶不上他。或许是学有余力吧,初二下学期他看上了邻班的一位女孩,且关系进展神速。我还曾担心学校会因此开除他,可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本希...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宽容     
宋珗昊 《小学生》2010,(4):25-25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那位同学,随便拿别人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3.
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办?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了个避风的港湾?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  相似文献   

14.
1881年5月11日,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叫冯·卡门的男婴出生了,没有人相信他在日后会成为一位航空科学家。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教授,他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也能跟他一样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所  相似文献   

15.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采访对象。与他交谈.你会感到他的激情感染着你.他的思想引导着你,他的雄辩说服着你,他的责任感震撼着你。在进入采访之前.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3,(8):13-14
方云才说,有三段经历对他的创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留学美国普度大学:二是在强生公司上班;三是在硅谷的阅历。1992年,方云才来到美国普度大学,遇见了对他日后事业发展影响较大的RobertA.Kruger教授。据他回忆,这位教授是一位知名影像学专家,  相似文献   

18.
“您就像是一位导游”,芝加哥大学教授阿兰·布鲁姆曾经收到他昔日一位学生寄自意大利的明信片。阿兰感慨道:“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什么比这能更好地表达我的动机。他认为我已经给他的所见所闻作好了准备,然后他可以独立地思考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褒奖了,作为一名政治哲学教授,他或许不能帮助年轻人获取一份美满的工作,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名成功商人或是政治家,却可能鼓舞起青年人对于学习的强烈兴趣,让他将整个人类文明视作一个可供终身学习的巨大旅程,生命在此期间不断获得滋养并丰沛起来。阿兰教授按照学生们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华 《中国教工》2010,(12):23-24
作为学者,他会为了一组数据而不顾生命安全;作为教授,他会为了学术难题与学生争论;作为管理者,他会点石成金使学科跃升全国前列。他,就是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河海大学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团队带头人王超,一位从贫困地区农村走出来的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相似文献   

20.
程致中 《学语文》2010,(4):45-45
读过《边城》的人或许以为沈从文只是一位桃花源的歌者,其实是一种误解。他的许多湘西题材小说,也曾对城市文明侵袭下乡村社会人性的异化提出抗议。他提醒读者:“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