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华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程曼丽《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是一份葡文报纸,1822年9月12日由葡萄牙立宪党人在澳门创办。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外报,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创办时,中国尚处于道光初年(道光元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第一份外报——《蜜蜂华报》的历史坐标□程曼丽对于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者来说,《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是一份极为特殊的报纸。其特殊性就在于,首先,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其次,它是洋人在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蜜蜂华报》和其后在澳门出版的葡文报刊的作用与影响,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论著中有这样的评价:“葡文报刊因基本上在匍萄牙统治下的澳门出版,与鸦片战争前后形势的变化关系不大,……”①“总的说来,葡人报刊数量虽多,但影响不大,和当时中国形势的发展更小联系。”②应当肯定,上述评价基于对《蜜蜂华报》一般特征的考察与分析,因而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中文月刊,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葡萄牙文。第一份华侨中文报纸是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出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澳门回归,普天同庆。我国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也将因为澳门出版业的加入而更加欣欣向荣。本期《中国出版》“港澳台出版”特组几篇关于澳门出版业概况的稿件,以表达我们的喜悦导祝福之情。澳门的新闻出版事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是葡萄牙立宪党于1822年9月12日创办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该报也是中国第一份近代报纸和中国领土上出版发行的第一份外来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植蜂华报》在1823年12月底停刊,并在翌年1月为保守党人出版的《澳门钞报》所取代。自此,澳门经历了数十年只有葡文…  相似文献   

6.
《蜜蜂华报》1822年9月于澳门创办,此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周刊,为葡萄牙文。《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终刊,这是旧中国历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7.
澳门地域狭小,但作为中外东西方文化基革之地却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报刊和出版事业亦是规模虽小却历史久远,留下数项中国历史第一的足迹。澳门早期报刊业开风气之先澳门报刊出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2年出版的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AhelhadaChina)。人当时居住澳门的葡萄牙人发动了“民主运动”,在立宪派和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中,葡萄牙立宪党在澳门分部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立宪派的喉舌《蜜蜂华报》,其宗旨是宣扬改革和立宪。报纸由葡萄牙人主办,以萄文出版。这份报纸虽然在第二年即被保守派查封,但是开创了澳门报刊…  相似文献   

8.
澳门地方虽小,人口仅45万,但人杰地灵,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澳门的报刊业澳门是中国现代报纸的摇篮,1822年9月12日,葡文的《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这是在中国领土上出版的最早的现代报纸。《蜜蜂华报》是当时在澳门的葡人中的立宪派推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纸和期刊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起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是满族统治下的封建大帝国,二千多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制度和强权政治需要,以极其顽固的闭关锁国思想,拒绝与世界交流。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贸易和军舰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早期的外文报刊就是侵略军、外交官、传教士和鸦片商人进驻中国,并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产生的。第一批外文报刊诞生于澳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厦门这些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地区和城市。澳门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诞生于澳门,是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的《蜜蜂华报》(…  相似文献   

10.
从1815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六种中文报刊外,外国侵略者还在中国境内出版了十几种外文报刊。其中,1822年在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外文报刊,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英文报刊,这些外文报刊大多是商人主办的,大部分是周刊,既登载新闻、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载介绍中国政治、历史、经济、地理以至军事等  相似文献   

11.
查灿长 《新闻界》2006,(6):106-107
早在16世纪中叶,澳门就曾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商埠而闻名于世,它也曾作为中国近代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而被载入史册......同时,澳门亦曾由于它是“中国土地上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和“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的发刊地①而在中国传播史与报业史上据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6,(11):40-40
中西合壁 《计算机世界》报是中国第一份面向计算机与信息产业领域、推动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行业报纸。作为中国IT媒体的开创者,《计算机世界》报秉承国际传媒的出版经验,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融进办报实践,凭借IDG国际传媒资讯优势,伴随中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迅速崛起,以信息全面、迅捷、准确、权威而成为目前中国IT领域的第一大媒体。  相似文献   

13.
王建 《青年记者》2006,1991(14):53-53
中国有为数众多的行业报,其数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名目繁多的行业报,事实上主要承担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组织传播功能。中国的行业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到顶峰。据《中国新闻年鉴(1991卷)》的资料显示,在这一年,全国各级新增的191家报纸中,行业报就占了77家。这些为数众多的行业报,绝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条块分割的政治经济运作体制中,在信息报纸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时代,充当所在“条”内指导、布置工作的重要通讯手段,发挥着行业工作“宣传、鼓动、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可 《新闻大学》2013,(6):16-33
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六四”事件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16.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宁波是我国有着七千年古老文明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鸦片战争后成为最早通商口岸之一。1854年,出版了由外籍传教士创办的宁波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中外新报》,它比上海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六合丛谈》(1857年)早了整整三年。此后在宁波又创办了《甬报》、《德商甬报》等外籍报刊,均各有特色。虽然宁波近代外籍报刊在规模与影响上不能与上海、香港、广州相比,但也有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地方,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提起"档案报",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中国档案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档案行业报.而今天我要谈及的"档案报",却是一份由铁路基层车站办公室主办的、由档案员主编的"档案报",它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由基层档案员编辑出版的"档案报".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2000,(10):21-23
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大潮,传统媒体积极寻求对策;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另一方面则以主动的姿态纷纷上网。在中国,1995年1月12日出版了第一份电子刊物《神州学人》,同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上网。据中国记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已有160多家报纸创办了网络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65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1690万…  相似文献   

20.
《北华捷报》是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商业性英文报纸,其作者及编辑群体与英国政界、商界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北华捷报》报刊史料为依据,结合英国下议院档案资料、关键人物书信往来等,分析该报舆论在近代英国对华贸易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北华捷报》通过社论和编辑文章批评《南京条约》对在华英商的诸多限制,意在为修约活动造势;修约舆论引起英国下议院的重视,成为武力侵华政策的论据和后盾;《天津条约》的签订则进一步表明该报舆论能够影响额尔金等人的贸易决策,英国政府新确立的贸易条例也基本回应了在华英商的舆论诉求。总体来看,《北华捷报》的倾向性舆论对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