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收复台湾台湾和澎湖列島自古就是中国的領土,台湾高山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組成部分。当我們坚决反对美帝在台湾海峽地区的軍事挑衅和战爭威胁的时候,認識一下我們的祖先郑成功怎样收复台湾,以及他和他的子孙怎样經营台湾,确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我国大陆的先民就已到达台湾,传入了大陆的文化,近年来在台湾許多地方发現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彩陶黑  相似文献   

2.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他对台湾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展,对台湾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的确立,对台湾年轻一代作家的培养,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华文文学研究界,古远清先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以及最近在台北出版的《台湾当代新诗史》,曾在台湾学术界掀起层层波澜,宝岛诗界均把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继堂并称为“南北双古”。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永福在保卫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势力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反割台斗争中,他是留在台湾的清朝最高官员,战场上的全权总指挥;他制定了抗日保台的战略方针,在战场上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虽然,他没有能够坚持到抗日斗争的最后,但在这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壮烈的民族斗争中,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为抵御外来入侵,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战斗竭尽全力,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这位雄踞于台湾诗坛,乃至被颜元叔教授称之为“中国现代诗坛祭酒”的作家,一直是飘扬在我心中一面新诗现代化的旗帜。我已在香港、大陆和他一起开过两次会,这次到台湾作学术访问,又再度激起拜见他的念头。命运之神终于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质"是20世纪中国革命论述最突出的概念之一。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乃是当代最热情呼应这套理论传统的人物。他全心投入台湾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分期的研究,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庞大的思想积累。  相似文献   

8.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挥师东渡,驱逐了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归祖国版图,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而且对开发和发展台湾经济,也是极其重要的转捩点。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探讨他在台湾实施的经济政策,对发展台湾经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王敏川是台湾彰化人,是日据时代启蒙运动与左翼运动的领袖,在那个年代的台湾他是对儒学体会最深、对儒学的现代转化着力最多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构成一个梦幻组合。这个梦幻组合出现在1920年代的台湾,其中所蕴涵的思想的前卫性在当时的汉语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徐复观是专业的儒家学者,他对现实的全面而深刻的关切虽然不及王敏川对社会运动的完全献身,但已非当代其他儒者所及。他不仅对社会主义、性别议题提出儒学立场的看法,更早在1972年便关注环境问题,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检讨。从王敏川和徐复观这两位台湾儒者对社会主义和性别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如何在20世纪面对世界新思潮的挑战中淬砺出儒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1.
郑愁予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有人说他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是的,郑愁予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中国现代诗派某些诗人食洋不化的缺点,而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从而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而正是其名作《错误》(见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人奠定了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因而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2.
在开罗会议明确了台湾在战后的归属后,蒋介石开始为台湾的回归做具体安排。他主持复台规划,组织台湾调查委员会,筹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训练和储备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蒋的做法与美方在必要时占领台湾、组织美方主导下的军政府、经较长时间的过渡再将台湾交还中国的设想其实是不一致的。蒋介石在配合盟国的同时,又不为盟国所捆绑,启动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接收台湾计划,并利用有利时机,提议组织三强会议,使中国能够对接管区行使一定权力。虽然蒋介石的这一想法未能实现,但其较早启动复台准备,为台湾顺利回归赢得了时间。基于国共斗争等方面的考虑,战后蒋介石对在台日俘日侨及日产处置确立了宽大原则,确保了国民政府派遣入台的军政人员迅速完成对台湾的接收,使台湾顺利回到中国治下。  相似文献   

13.
林惠祥是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学者中,他最早系统地调查研究高山族的历史文化,最早科学地论证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在台湾民族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林惠祥的台湾民族史研究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历史学派特色--将历史学和民族学有机结合起来,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相互印证,再结合人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他晚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深,积极追求民族史学的现实效用,以台湾民族史研究为维护祖国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在人民大会堂告诉周恩来:他认识到想独立的台湾是恢复中美关系的障碍。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一份会晤记录显示,尼克松当时表示:“原则一,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说:“不会再发表大意是台湾地位未定的声明了———如果我能够控制政府机构的话。”“原则二,我们过去没支持、将来也不支持台湾的任何独立运动。”他说他们不得不提防反对者,要让他们“(没有)机会结成一伙,说什么美国总统去北京,出卖了台湾”。两天后,在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的另一次会晤中,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再次就台湾问题做了全面…  相似文献   

15.
陈映真在台湾同时代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是一个很特殊的思想型作家。他的笔穿梭于小说及政论等理论文字之间,他的思维积极地指向艺术之外的台湾乃至中国许多重大问题。他关怀祖国中国,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沧桑传奇及其关系表现极大的兴趣;他作品中也一贯坚持关怀人,对人在不道德的历史中“如何做人”这一母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他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父亲是空军少将,母亲是一名高中教师。18岁那年,他考进了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虽然他很喜欢经济学,可由于数学偏科,导致他的学科成绩不甚理想,但他一直吃力地跟着。一天,一位在美国颇有名气的微观经济学教授来学校做学术报告,这位教授在讲座中阐述了许多最新的经济观点。坐在台下的他虽然不能全听懂,但仍然认真地听着。教授离开学校后,  相似文献   

17.
说爱国     
一天在大学餐厅吃午饭,看到本系一台湾学生一个人坐在那里,就主动过去,坐到他对面,和他聊天。我对台湾同胞向来是有好感的,至今还有两个极要好的朋友在台湾。毕竟同文同种,如一家人一般。但这次的谈话却并不愉快,这位老兄时时表现出一种故作的优越感,时不时就“我们台湾人”怎样怎样,“你们中国人”怎样怎样。后来我索性问他:你不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吗?他的回答很干脆:“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台湾这么发达,我作为台湾人感到很骄傲,你作为中国人感觉怎么样?”感觉怎样?!做中国人就要低人一等吗?一激动,那些“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的道理便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8.
刘显成 《文教资料》2012,(12):117-118
席德进是台湾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原乡情结,是他的故乡四川南充南部县乡土记忆的投射,也是中国文脉的投射。  相似文献   

19.
马英九常常戏称,他是“台湾制造、香港交货,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地地道遗的新台湾人”。此言不虚。他没说到的一:董是,他像许多台湾人一样,根在大陆。而且,他也像绝大多数台湾第二代“外省人”一样,其出生和成长的过程,受到国共两党几十年战与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08,(2):76-76
从昔日的“台湾第一”发展成如今的“中国第一”,年逾七旬的台湾茶商李瑞河把投资的“根”深扎在了祖国大陆,他的下一个梦想是要做“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