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我国千百年来治理乡村社会的智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驱动。本文以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的乡贤文化建设为研究样本,探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乡贤文化的重构提升乡村文化张力、繁衍乡村文化内涵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乡贤文化的形成源自乡贤作用的发挥,乡贤文化是土生土长,根植于农村生态环境下的一种文化积淀。斗转星移,乡村在不断发生变迁,旧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乡贤群体渐趋成熟,不管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给乡村所带来的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村新乡贤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推进乡村发展关键因素,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乡贤建设在传承乡风文明、解决民间纠纷、优化乡村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因素、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因素、当代中国红色文化因素和当代德治文化因素。当代乡贤文化的发展走向:一方面应将乡贤文化理念融入自治、德治、法治,并实现此基础上的三治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古贤文化,留住古韵乡愁,同时也要创新新乡贤文化,呼唤乡贤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需要在乡村充实乡贤文化,并将其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这对于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建设美好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全国不少乡村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丰富的乡贤文化传承的好办法,但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在探讨乡村文化内涵与作用的同时,以安徽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乡贤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期语萃     
<正>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涵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乡贤文化,早在唐朝,刘知九《史通·杂述》就有这样的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是该地域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斗转星移,乡村在不断发生变迁,旧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乡贤群体渐趋成熟,不变的是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给乡村所带来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要求。乡贤文化作为维系乡愁、连接故土的精神纽带,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针对乡贤文化融入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面临的三重困境,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的历史资源,提高农村青年的责任认知;创新宣传乡贤文化的渠道,重塑农村青年的乡愁之情;积极举办乡贤文化活动,增强农村青年的责任意识,实现乡贤文化与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教育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浙江旅外乡贤在绍兴聚会,来自亚、欧、南美、北美、大洋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位侨界精英齐聚古城,他们怀着乡情操着乡音,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他们中有华侨华人社团侨领;有海外知名工商企业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有科技、教育、文化专业人士等等。真个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聚会组委会在旅外乡贤下榻的绍兴国际大酒店分别举行了投资贸易合作交流会和先进文化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旅外乡贤群情振奋,畅所欲言,抒发了爱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1月,上虞乡贤研究会在上虞成立,为乡贤文化奔波了十多年的陈秋强众望所归,被一致推举为会长。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乡贤文化民间组织。当年虞籍乡贤、著名导演谢晋欣然担任了乡贤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并专程赴上虞,在成立大会上作了激情四溢的讲话。"一瓣心香一瓣荷"  相似文献   

9.
栗子 《文化交流》2015,(3):67-70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生命,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凸显了浙江农村乡村气息和自有个性—德清县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向农村"输出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农村古已有之的建乡贤祠传统,在各村全面推行既有时代精神、又契合乡村认知的"和美乡风馆"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乡贤祠"。乡村的历史文化、古树民居与旅游、影视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目前,永康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乡贤文化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民族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实现文化强市(县)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浙江省上虞市的乡贤文化研究和社会推广,在六个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值得学界加以重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代圣贤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它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引领社会,造福社会,维持社会和谐。过去乡间有"乡贤",城市里有"贤达",二者都是所在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13.
徐雅萍 《文化交流》2014,(12):38-41
历史:文化积累的必然纪念乡贤是乡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绍兴曾诞生大批文化名人.每一位乡贤都代表了绍兴文化的一个侧面,不了解他们,便无法组合了解真正的绍兴.绍兴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历史风雨飘摇、外部环境变化,为这里人才的诞生提供了动力和养分,从未断层.绍兴第一次人才高潮,出现在以越王勾践为首的春秋时期;而后六朝时期,涌现了以王氏、谢氏为代表的风流名士。  相似文献   

14.
苏州评弹是一种传统曲艺评书形式,以苏州方言为代表,采用吴语评说表演,是评话、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并广为流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弹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弹词的研究和传承尤为重要。生态翻译学以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并对生态翻译环境进行适应选择,即对译文进行三维转换。该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汪榕培、尤志明和杜争鸣对苏州评弹翻译时三维转换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也处于深水区,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乡村治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治理面临着乡村人才的空心化、经济增长放缓化和精神文明的式微化等一系列现实困境。乡贤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维护乡村稳定的安全阀和晴雨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不断历久弥新,在21世纪仍然生机勃勃,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的同时,我国也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实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徐志坚  徐昊 《文化学刊》2011,(6):126-131
历史上城市标志文化元素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寒山寺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标志,曾在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寒山寺渐渐地失去了本来的地位和作用,其原有的某些功能发生了改变,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功能和内涵。在未来苏州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寒山寺仍将对苏州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亲善性和人本性,是教化乡里、培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新乡贤文化对于树立价值典范、营造文明乡风有推动作用,是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要求以及伦理的支撑为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提供了可行性,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协助。推动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必须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健全新乡贤工作机制,建立新乡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轨公司苏州I-TS-14标项目部自2007年12月28日组建以来,项目领导班子便把"滴水不漏"安全穿越金鸡湖作为最高目标,团结带领178名员工,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总公司精神、"诚信创新、永争一流"的集团公司精神和"质量、效率、诚信"的公司精神,以及"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项目精神,以开展项目文化建设活动为契机,以责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狠抓项目文化建设,让责任文化在项目落地生根,从而确保了苏州项目成功破解首次穿越湖底长距离(3650.98m)盾构施工难题,实现"滴水不漏"穿越金鸡湖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80年前,乡贤捐地办学堂,培养出上百个大学生现在,一位80后投入3000万元打造文化"聚贤庄"浙江临海大路章村有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因其形似古时候的笔架,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笔架山"。春寒的二月,站在笔架山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片原野,有火车呼啸而过。铺地的铁轨,仿佛时空交错。80年时代变迁,两代乡贤在这个村庄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相同的是理  相似文献   

20.
苏州宣卷是江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曲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卷本题材,表演过程、表演场合都与苏州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现主要论述苏州宣卷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提出坚持使用吴方言,在表演时打上字幕;提供卷本,不表演整本,给观众提供提要;进一步挖掘苏州民间传说;撰写反映当代苏州人民生活的卷本;弘扬优秀的民俗传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