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班的创办,为全国智力超常少年提前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入学后的良好理论教育使他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许多优秀少年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优异的成绩学完了大学课程,提前毕业到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实践证明,少年班教育有利于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和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使部分少年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成为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以至影响了一些学生才智的充  相似文献   

2.
大学少年班招生选拔智力测验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叶国华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提出大学少年班招生选拔智力测验问题是基于下述原因:1.选拔智力超常学生是进行超常教育实验的前提鉴别和选拔超常少年、儿童,是进行超常教育实验的首要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经过近20年...  相似文献   

3.
<正>一谈起英才教育(俗称“神童教育”),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英才班”(俗称“神童班”),包括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文革”结束后,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英才,中央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少年班,将一些早慧的中学生集中到大学学习。1985年以后,又有12所大学加入,举办了少年班。大学少年班需要生源,于是有一些中小学开始举办超常教育实验班,与大学少年班相衔接,为少年班提供生源。  相似文献   

4.
记者王劲松、唐旬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根据七年来创办少年班的实践,最近决定,和北京景山学校、江苏苏州中学,共同创办大学少年班的预备班,并已开始招生。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做好智力超常少年的早期选拔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智力超常少年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已有不少考生到景山学校报名,报名工作将延续到四月底截止。  相似文献   

5.
大学少年班教育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已充分说明,发展超常教育,是加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超常教育的实践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办,始于1978年3月,对当代超常教育进行了成功探索和系统研究,是中国教育史上有世界影响的一项创举。文章以超常人才的客观存在和现代心理学、人才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总结了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的过程和经验,对其进行了思考和研讨,并展望了二十一世纪中国超常教育之发展,提出要继续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为智力超常少年创造更多提前深造、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报合肥专电(记者王霄鹏)如今,超常少年考进高等学府,在我国已不再是新闻,然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出色成绩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注目。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为我国智力超常少年提供了一个提前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至今9年已开办10期,招收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358人。入校时,年龄最小的11岁,  相似文献   

8.
为了处理好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宜春市在两所重点中学试办了“少年班预备班”,将初、高中各为三年的学制分别缩为两年,探索对智力超常的少年进行中学阶段特殊培养的教育思想、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已初见成效。 宜春市两所中学的实践,提出了中学教育的一项新课题。现就此问题试述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我国的超常教育事业,从无到有,日渐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超常教育体系,实践呼唤着理论,  相似文献   

10.
(1)根据少年大学生智力发展超前或超常的特点进行教育,扬长补短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年龄较小,智力发展状况较好,提前1-2年基本达到高中毕业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超常教育的实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超常教育的概念已从原来的理科少年班拓宽到了文科、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它既表现为大学的“00”班(即通才教育,无系的数码代号)、混合班、基础强化班、连读班(如初中直升高中及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还可以按年龄、专业等因素分类,也可以按不同性质分类。总之,大、中、小、幼的各种实验班悄然兴起,而且波及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究竟什么是超常教育?什么人能接受超常教育?如何教育?我国部分儿童教育方面专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更为科学而深刻的见解,从这些相关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以来 ,超常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国超常教育发展过程中 ,必须反思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超常教育的本质 ;(2 )超常儿童的选拔标准 ;(3)超常教育的目标定位 ;(4)超常教育的运作模式 ;(5 )超常教育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超常儿童的发展,现今国内很多地方开设了"少年班",笔者认为"少年班"的开设违背了教育公平。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要使超常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普通学校可以借鉴"少年班"内部的一些办学模式,从而使超常儿童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78年3月,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正当我国人民迎接“四化”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勇于改革的中国科技大学这块教育园地里,少年班应运而生了。十年来,少年班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开拓前进,茁壮成长。少年班的建立填补了我国超常教育的空白,为我国教育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十年来我校少年班  相似文献   

15.
如何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开展超常教育,是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难点之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与吉林大学附中五年合作研究总结出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初、高中与大学一体化"的超常教育模式。实践表明:将初中、高中、大学打通,借助少年科学院这个载体,是实施超常教育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通过加强师资配备与培训、科研课题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交流平台创设等措施为超常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超常教育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这是一项有着巨大创新意义的教育工程。少年班的成长过程充分证明:超常儿童是超常教育的结果。”谈到少年班开办以来的风风雨雨,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办于1978年3月,是为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提供的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创新举措.1985年,学校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又称00班).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中国科技大学86级少年班学生进行了16项个性特征测试与分析,同时选取科大86级本科生及附中高一学生各一组进行了对比测试与分析。所得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显明的科学确定性,与少年班超常教育的实际基本相符。86级少年班学生较对照组的非智力个性品质优良,并为超常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常教育亦称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是指智商超过常态的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先创办少年班以来,我国超常教育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如何迎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挑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世界各国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大学少年班以来,我国的超常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在我们总结十年来的超常教育的经验教训和探讨如何使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